照片-木棉之生態歷程-[網摘]。
「木棉花散記」
木棉樹的出現讓我大吃一驚,只記得當時學生拿幾朵花考我,可是我的答案完全錯誤,為此我還被學生大大的酸了一頓。曾幾何時?如今它已成為燎原之勢,迅速的攻占了寶島各處角落。每逢花季來臨,觸目所及一片橙紅十分亮眼。電視媒體與平面雜誌上,大量的刊登其花訊與景點處所,文章詩句也大量充斥於版面,拜受科技之澤潤,數位相機之問世,木棉花之倩影遂廣泛的出現在您我眼前。
嗣後,我為了寫做「木棉花」的主題文章,所以,我上網尋找一些與它相關的資料。萬沒想到這種不起眼的樹種,竟有如此輝煌的內載資料。根據生物老師之說法,木棉是一種古老樹種,每年二至三月份先開花,後長葉。木棉花冠五瓣,橙黄或橙红色,通常在早春長出,比樹葉更早出現。花萼黑褐色,革質。木棉花亦可入藥,把新鮮掉下來的木棉花曬乾,為涼茶五花茶的主要材料之一。
此外,木棉種子含豐富的油份,可榨油製成肥皂及機械油。榨完油後的棉籽渣,可以利用壓力機器將它擠壓製作成為棉籽餅。而棉籽餅可作為肥料或家畜飼料。由於華南不產棉花,所以歷年都有人會在棉絮飄時搜集棉絮,用以代替棉花來作棉襖的填充料。此樹是廣州市、潮州市、以及台灣高雄市的市花。由於它的樹身高大粗壯,故爾在華南有人將它與英雄相比,所以又有「英雄樹」之名稱。
木棉花在唐宋時期,不少詩人對它多所著墨。唐代詩人許渾在「冬日登越王台懷舊」一詩中說:「河畔雪飛楊子宅,海邊花盛越王台」。簡單的詩句,襯托出它的形象。其實木棉花還有個俗稱,那就是「海邊花」的名字。主因是它的耐鹹個性,任何高鹹海風對它影響不了。因此,很適合海邊漁家當做圍牆樹栽植。每屆花季一到,橙紅觸眼十分壯觀。或許它「海邊花」,就是因此得名而來的?
另外,全唐詩皇甫松的竹枝詞則云:「木棉花盡荔枝垂,千花萬花待郎歸 」。那種心情,也正是漁婦等船歸的心情。另在全唐詩中張藉的「崑崙兒行」詩云:「行時未脫木棉裘」。全唐詩卷中元稹的「送嶺南崔侍御」詩則說:「火布垢塵須火浣,木棉溫暖當棉衣」。 而宋朝劉克莊則留下了「潮惠道中 」詩:「 春深絕不見妍華,極目黃茅際白沙。幾樹半天紅似染,居人云是木棉花。」
由上述詩句之中的描寫,可見木棉花確實是相當古老的樹種。在日據時代,木棉是一種輔助戰爭用具的材料。在水中每四磅的木棉纖維,可支持一百磅的重量,使之浮於水面,利用浮力與絕緣製造救生用具,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,許多國家都有使用。高中時期的生物老師,他在課堂上還說過:「在古籍中曾提到傣族織錦,取之於木棉的棉絮,當地人稱它為『桐棉』。」
一位對西南稀少民族研究深入的朋友,在他某次演講裡也提到:「在傣族情歌中,少女們常把自己心愛的男孩子,比喻為那些高大的木棉樹。」 我除了找到與聽過上述有關木棉花資料之外,我還知道木棉樹的特性與用途。它的樹幹可做獨木舟,樹葉搗爛可敷治腫毐拔膿去根。它的樹根極為強壯,民間的偏方,將它與排骨同燉可去瘀解毒。
木棉樹進入台灣時間不久,不過它的繁衍速度極快。早年僅在中南部可見到,現在則處處有其蹤跡。木棉樹的外貌雖然不甚搶眼,但是它的用途卻十分廣泛。由於它的木材質地輕軟,可以製成箱櫃、玩具等。木棉的絕緣性奇佳,可用來製造保溫抗濕,或這做成電器絕緣體。它的花藥花粉量很大可釀作蜜蜂,它也是鳥兒等採集的蜜源植物。小小樹種大大用途,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啦! 【完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