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乒乓球-000.jpg

乒乓球-002.jpg

乒乓球-003.jpg

乒乓球-004.jpg

乒乓球-005.jpg

乒乓球-006.jpg

照片-乒乓球韻動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          『小白球走天下』

 

  通常被人稱做「小白球」者,指的是高爾夫與乒乓球。高爾夫球是有錢人家之運動項類,尋常百姓難得闖入它的領域裡。乒乓球則是平俗之運動項類,不管你家有錢沒錢,它絕對不會拒絕您的親近。銅鑼鄉是個偏鄉窮地,可是在早年歲月裡,她有個令人感到驕傲的小白球訓練場。主人李白濱終身浸浴在乒乓球領域,竭力培育出不少的乒乓球人才。

 

  此人或許大名不見經傳,但是他在我心中卻是「故鄉之光」,國小二年級與乒乓球邂逅,可惜沒能全力投入以致半途而廢。我與表弟站在門外看人家練球,一位青中年人探頭邀我們入內觀戰。乒乓球室內很多人都喊它李老師,所以,我們兄弟倆也跟著喊老師。待至廿年後我回銅鑼居住,我才自表弟口中得知,李老師的本名叫做李白濱。雖然他已有些年紀,可是出手殺球依然威風八面。許多年輕人在他面前,簡直就無法招架嘛。

 

  李老師從不說小白球是「乒乓球」,他在學生面前都說它是「桌球」。他說:「老外將它稱作"Table Tennis",所以,國人就該稱它為桌球。在桌子上的網球,不是桌球又是啥麼呢?」李老師又告訴我們說:「桌球是從網球運動中發展出來的旁系。這就是我說它叫桌球的原因啦。」又說:「至於有人稱它為乒乓球,那是因為打球之時,球落桌面與接觸球拍發出『乒』(Ping)與『乓』(Pong)之聲音,所以將它稱為乒乓球。」

 

  乒乓球運動,早年在我家鄉非常興盛。它是由兩名或兩對選手,利用球拍擊球,在中隔一網的球台兩端,互相輪流攻擊的室內運動。據說此項運動起源於英國,時間約當在十九世紀末年。當時歐洲盛行網球運動,然而,因為經常受到場地和天氣的影響,無法痛快的對局比個高下。於是有多位英國的大學生,以餐桌當作球臺場地,疊書中隔當做球網。再以羊皮紙做成球拍,兩人便在餐桌上打起桌上網球,這就是桌球運動之由來。

 

  桌球的比賽規則,初期延用網球規則。直到標準乒乓桌出現,這才有桌球之基本規則出現。標準乒乓桌,係由兩張規格相同的桌子合併而成。單桌的尺寸長2.74公尺X1.53公尺X高度76公分。桌面四周之白線寬2公分,兩個相等的桌面合為一個整體。打球的基本要求:發球要先碰自己的桌面,再跳過網碰到對方的桌面,這樣的球才算發過網,如果觸網則重發一次。 
 

  中國人賭性堅強,無睹不成局。當我們在練球之時,若無睹注大家都提不起勁。但若有人提注下賭,大夥則聚精會神的應付對手。當時我們的賭注很簡單,幾支冰棒或是一小盤炒米粉,甚至只是一小包五香豆干就可以對賭啦。您可別小看賭注,輸方可是要請全部在場者一人一分。通常每次的對賭之時,在場人數大都在十幾一二十人之譜,夯不啷噹計算一下,它也是一筆不小之數目咧。

 

  那年練習場上出現兩位高手,一是五年級賴姓同學,一是六年級謝姓同學。二人球技伯仲之間,但是不服輸個性一樣的濃烈,只要二人在場勢必會引起下賭,而二人之間的你來我往,勝負戰果難分軒輊。這日兩雄狹路相逢,又是一場驚天動地之起賭。只是這次的賭注,比起往昔要大得驚人。那日賭彩是日日香餐廳的一桌酒席。昔日這家餐廳在故鄉小有名氣,一桌簡單酒席就是五百元起跳。

 

  當時的公務人員月薪三百五十元而已,此次賭賭之鉅可想而知。當天依然按照老規矩進行對仗,五戰三勝者就是贏家。現場氣氛凝結緊張,無論是觀戰或應戰都聚精會神,裁判由李老師擔任,戰火點燃就陷入拉鋸局面。謝姓之抽球常使賴性疲於奔命,而賴姓之短球與快攻,也常讓謝姓左支右絀。勝局面臨平手之時,場面突然鴉雀無聲,只剩白球落在桌面上,或球拍擊球之乒乓滴答聲音罷了。

 

  最後之比數落入「丟士」之局,雙方戰戰兢兢全神貫注。驚險局面屢屢出現,你一球我一球纏戰不休。賴姓最後以一記高壓撲殺搶攻,球落邊角謝姓搶救不及,勝負決定現場一片轟然,拍手叫好之聲不絕於耳。中午就在日日香聚餐,李老師為鼓勵大家對乒乓球之熱心,這桌酒席就由他付帳請客。席面非常熱鬧,我與表弟興奮參與其中,兄弟倆拼命吃得滿面油光。之後謝姓賴姓皆成國手,在軍中桌壇上相當活躍。退伍之後加入合庫隊,南征北討戰績輝煌直到退休。 【完】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雯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