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板橋-001.jpg

鄭板橋-002.jpg

板橋繡像與難得˙糊塗。

鄭板橋-003.jpg

鄭板橋-004.jpg

鄭板橋-005.jpg

鄭板橋-006.jpg

鄭板橋-007.jpg

照片-板橋書畫與冶印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          『附庸風雅說道情』

 

  緣起於網友老頑童PO出鄭板橋道情十首,一一閱覽之下,卻將我回憶之思緒拉回到初中年代。就是在初二新學期的音樂課,任教老師張盛瑛來自師大音樂系。見面第一堂課,所學就是鄭板橋道情之老漁翁,老樵夫與老頭陀。由於歌詞簡明順嘴,旋律婉轉容易記住。老師先教簡譜之後,這才開始教唱內文。不知是老師教導有方?還是學生聰明伶俐?總之老師帶唱兩遍,學生就已琅琅上口了。

 

  老師在教唱前,曾將道情之來龍去脈稍做引介。老師說:「道情者,它是唐代道教在道觀內吟唱之韻調。待至宋朝又將詞曲吸收其中,於是就成為一種民間之新韻調。」老師又說:「今天我們所唱的是楊州韻調之編曲,通俗好記好唱,人人一學便會。」張老師還特別強調,道情網羅廣泛,除今天課堂所教的板橋道情之外,夯部啷噹統計一下,還有太康道情,陝北道情,江西道情等等不勝枚舉。

 

  老師還在課堂上演唱陝北與江西道情當示範,有些氣勢粗獷豪邁,有些高亢入雲震動耳鼓。接下來她還介紹湖北漁鼓與四川竹琴,以及其他許多地方歌唱方法。一堂課只有四十五分鐘,我們卻是收穫滿囊。張老師個子嬌小,記憶力卻是驚人。她在介紹道情內容之時,口才便給,例証信手拈來俯拾即是。吟唱帶動氣勢磅礡,歌聲如秦腔之高亢,梆子戲之粗獷,甚或婉轉低吟皆難不倒她的歌喉。

 

  道情又稱之為道歌,其含括之流派唱腔繁多。明清學界加以整理之後分成南北潮流。其中南方流行「詩讚體」,它是一種曲白相間說唱式之道情。而北方流行的的是「曲牌體」,它在陝豫山西山東等地方,採用秦腔與梆子戲之唱腔,發展成為戲曲式之道情。傳統之道情以唱為主,以說為輔,演出方式包括有坐唱,站唱,獨唱與對唱等方式。演出者各具本事,各有市場,各霸一方。

 

  鄭板橋清代偉大之書畫家,思想家,文學家。在書法上以「板橋體」(六分半書)笑傲書壇。其繪畫以竹,石,蘭為主,墨竹之揮灑成竹在胸,由生畫熟運筆自如。他的寫蘭以春夏為主,鄭家蘭香獨樹一幟。他的畫石以黃石為主,取其奇秀峻峭不露俗氣。此外,板橋的詩詞歌賦,對聯機巧散文隨筆堪稱一絕,與楊州學子金農,高鳳翰,黃慎,邊壽民,楊法,李鱔,李方譍並稱「楊州八怪」。

 

  「板橋道情十首」描述對象包括漁樵耕讀,以及通俗小子等等。在我們音樂課本上,只有老漁翁,老樵夫與老頭陀三首而已。其他的七首包括老道人,老書生,小乞兒,掩柴扉,邈唐虞,弔龍逢與撥琵琶,則是高中時代在圖書館打工之時找到的。高中時期之國文課本,選讀部份有一篇鄭板橋之「田家四季苦樂歌」,再度將我與它串連在一起。而我在克里夫敦語言學院選讀之時,我就是以「鄭板橋文學之探索」完成了我的畢業論文。

 

  我很欣賞鄭板橋之「難得糊塗」,又云:「聰明難,糊塗難,自聰明轉入糊塗更難。放一著,退一步,當下心安,非圖後來福報也。」他為官廉潔自持,疼愛百姓,頗具優良官聲。他一輩子生活清苦,卻是活得心安理得。有一則故事說板橋雪地跋涉,途中有一涼亭想要歇腳。亭內多位書生品酒賞雪,板橋告個便入亭歇腳。書們望雪吟哦賣弄才學,板橋在旁幫腔喝采,於是書生賞他一杯酒取暖。

 

  自古文人多愛酒,板橋自難於例外,於是道謝後便接酒喝下,然後再道謝歸還酒杯。此時眾書生嗷嗷吟唱開始競詩,個個目中無人,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。其中一位書生將一篇板橋寫雪之詩朗誦一番,並自詡與板橋情甚熟稔且有詩句往來。眾書生非常羨慕他的際遇,紛紛請託他日相遇代為引見。就在眾口云云之時,一位書生反身詢問板橋「老丈貴姓大名?仙鄉何處?將爾何往?」

 

  那書生文質彬彬,酸氣逼人,所問甚多,未容回答他又問道:「老丈寒雪外出,莫非是要尋友訪雪?」板橋見書生迂腐酸氣,遂開玩笑道:「小老弟啊,稍請暫歇容老身回答。」書生本擬再問,聞言便將問題吞回肚裡。接著一個伸手擺出一個請的手勢,嘴裡靦腆的說「請!」。板橋端坐清清喉嚨說:「在下姓鄭單名一字燮,蘇州閭門人,多多賜教......」說完走人,待書生領悟過來人已不見其蹤矣。 【完】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