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肉-001.jpg

封肉-002.jpg

封肉-003.jpg

封肉-004.jpg

封肉-005.jpg

大封肉。

封肉-006.jpg

封肉-007.jpg

照片-客家封肉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 

『鹹香下飯的客家封肉』

 

  傳統的客家料理,講究的是大塊朵頤,食不求精但求實在,因此,在從前很多人不敢到客家人家中作客。原因是客家人的雞肉或豬肉,都是剁得大塊大塊疊盤上桌,一筷子挾起怕不有半斤重吧。當然這是笑話啦,不過所謂「擺桌心」的雞鴨鵝肉,剁大塊裝大盤卻是實情。

 

  記得我當兵放探親假之時,回營前一夜晚,母親殺了一隻火雞綁粽子,讓我帶回部隊去做公關。一隻七、八斤重的火雞,撕下雞肉只綁成廿個大粽子而已。通常,一隻雞鴨剁盤,絶不會超過廿五塊肉。即便是身體巨大的火雞或鵝肉,一盤也不會超過五十塊肉。由此可見,客家人的手筆有多大啦。然而,現代的客家雞鴨肉,已不再是從前的剁大塊裝大盤了。甚至很多筵席場合裏所見者,已不是豪氣的用剁大塊而是用切成小片啦。

 

或許是考慮到成本,有些師傅的雞鴨肉切的薄可透明。不知該讚嘆他手藝好,還是該虧他小氣呢。這種變化,老實說落在老人家眼裏,還會以為請客人小氣怕被人吃垮哩。鹹豬肉爌肉與封肉,是客家人料理豬肉的三大支柱。早期的客家媳婦,人人都會做這三種豬肉料理,若是不會料理它,廚房的日子就會很難熬過。這三種典型的豬肉料理,家家都有但滋味各有千秋。現在客家媳婦已逐漸退化,能做這三種豬肉料理者已不多見。尤其「封肉」之技術,幾乎要被埋沒啦。

 

其實,客家之封肉料理技術並非消失了,而是轉化成滷肉或東坡肉技術罷了。客家封肉鹹香下飯,入口即化是其經典。這種封肉原屬老人家之私房菜,但因老人家疼愛家人,遂將它公開變成全家共享之美味。封肉充分反映出客家精神,簡單淳樸有福同享之倫理。儘管這種料理簡單,卻最能夠吃出豬肉的原味來。客家人的封肉類似滷肉或東坡肉,也有人喜歡稱它為紅燒肉或爌肉。

 

「封肉」的做法十分簡單,以五花肉為主材,梅乾菜或酸筍絲為輔。將五花肉切成大肉方,肉底墊以酸筍絲或梅乾菜,用砂鍋燜燉並加入五香八角提香,再放入些許冰糖增潤肉色。不放冰糖則加入生甘蔗亦可以。封肉之墊底,除上述之酸筍絲、或筍乾、或梅乾菜之外,也有人用福菜或高麗菜乾,也有人以花椰菜乾墊之。不管利用何物墊底,其目的就是要利用它吸去油脂。這些墊底之輔材,務必以清水洗泡去其酸澀。如此方不至於搶味,這才可封出味美郁潤之好肉方。

 

家中老祖母與三叔公最喜歡吃封肉,餐桌上要是超出兩個月没封肉上桌,老人家就會說:「腹內齋得連蛔蟲都要抗議啦!」詼諧之比喻,常是媳婦們下廚之指標。若還不作封肉上桌,老人家可會翻臉的。家母最拿手做封肉,我常在她身側陪班,所以,我對封肉做法略有心得。母親的封肉做法簡單,可是一吃令人難忘其滋味。她的做法是:先將三層肉或蹄膀拔毛洗淨。放入砂鍋用福菜墊底,同時將調味料放入一起燜燉。

 

先用猛火煮沸之後,改以細火慢燉。兩小時後用筷子戳豬皮,能穿透表示肉已熟透,意即表示那鍋封肉可以上桌了。家母製作的封肉,喜歡用紅花增潤肉色。她所封出之肉方鹹香恰到好處,豬皮紅潤晶瑩剔透。端上桌來香氣氤氳,挾肉入口滋味立即化開,滿嘴甜潤馨香難以形容。某次公司有日客來訪,恰逢母親來公司探望。她在廚房裏做封肉,肉香飄揚引人垂涎。

 

但見那客戶鼻翼猛掀滿臉訝異,見他的那付饞相模樣兒甚是有趣,於是我便開口邀請,留他在公司裏一起用餐。誰知這一吃,竟然讓他吃出了癮頭。之後,每次來訪必定藉故探望母親,希望家母能做封肉賞他飽餐一頓。家母善待朋友,來者不拒全都收容,因為她不想讓來客失望嘛。那年家母仙逝出殯之日,這傢伙還千里迢迢的搭機趕來,堅持要送老人家最後一程咧。 【完】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