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台戲-000.jpg

野台戲-001.jpg

野台戲-002.jpg

野台戲-003.jpg

野台戲-004.jpg

古早的野台戲。

野台戲-005.jpg

野台戲-006.jpg

照片-現在之野台戲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           『野台戲隨筆』

 

  明天是山村「公爺」的神誕千秋日,這是山城繼元宵之後的第一個祭典。雖然元宵熱鬧剛歇下腳,山城的子民們,仍然虔誠的準備為公爺做生日,藉以報答祂長久以來,對我山城眾生庇佑和蔭護之功勞。「公爺」是何許神祇?山村野史無所記載。祭祀之來由為何?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說明。對於這尊神衹來歷出處,山城老少全然不知。只因感念祂是先祖留下的習俗,所以四時祭拜不輟。

 

  神誕到來這天,家家殺雞宰鴨當做牲禮,任你貧富免俗不了。不過,重頭戲還是在大戲的獻演。昔時山城僻塞開發較遲,文明戲和電影難得一見。平時的休閒娛樂,只有演「平安戲」與「收冬戲」之時,才有機會觀賞野台大戲的演出。當時的野台戲包括布袋戲、歌仔戲或雜耍、打採茶等等。每逢年節祭典,頭家爐主司掌其事。而戲碼之決定,往往就成為頭家與爐主拔河的標的。聘團演出之會議上,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辯不休。

 

爭論嚴重之時,常會因此而結怨久久,甚而為此幹架或集體械鬥釀成慘劇。械鬥的結果,村與村人與人之間,積仇絕交,甚或老死不相往來的故事罄竹難書。某年山城的收冬戲,聘請「龍鳳社歌劇團」擔綱演出。是日擺過八仙之後,主戲為三國誌中的「古城會」。台上演到張飛誤會關公的摺段,主角細膩的演技賺人眼淚。就在村人叫好聲中,賞紅一封封的貼滿佈景幕上。正就觀眾融入劇中的當頭,台下有對兄弟在為劇情吵了起來。

 

二人爭吵的聲音如旱雷落地,吵鬧得大家無法安心看戲。不旋踵,台下的觀眾也跟著分成兩派互別苗頭。復又有人從旁煽風鼓動,雙方人馬於是吵得天翻地覆。就連台上的鑼鼓點子,都被這陣吵鬧聲所掩沒。爐主阿開伯看見事態嚴重,生怕事情鬧得不可收拾有失面子,於是分身擠入人群制止囂鬧。兄弟倆警醒過來,對於造成騷動感到愧疚。兄弟倆趁著阿開伯做和事佬的時候,覷隙立即拔腿開溜不見蹤影。主角不在場但附眾仍不甘罷休,一來一往的互罵個沒完沒了。

 

這時候阿開伯大為惱火,於是祭出拳頭師傅的擔當,「呀喝!」一聲虎吼衝口而出,現場頓時鴉雀無聲,吵嚷瞬間消失,台下終於恢復平靜。台上恰好演至兄弟誤會冰釋,兄弟倆抱頭痛哭不已,台下也跟著是欷吁一片。嘿嘿!今天的觀眾都很捧場,一直到散場的鑼鼓聲響起,大家才依依不捨的離開戲棚。早年野台戲在山城非常流行,各村落的年節慶典爭相禮聘。當敲定演期之後,爐主頭家分出奔走,收集家家戶戶樂捐的「緣金」。

 

聘請戲班邀請名角,也全交由他們去努力。戲班和名角,大都依爐主或頭家的偏好或風格去物色。有人愛惜面子,喜歡聘請名班大牌充場面。有人節儉省用,認為娛樂重於面子,因此,他對戲班角色並不十分要求。戲班子的結構各有千秋,有的班子全是自家人擔當,上自老闆下至雜工司機,完全沒用外人。演出所有的家當與演員,只需一部卡車就可搞定。這種班子肥水不漏外田,聘請的價碼,自然就很有商量之空間。所以,講究實際與節省的爐主或頭家,比較喜歡僱請這種戲班。

 

有些班子是招名角搭班,臨時集結者戲碼不多,而且倉卒成軍默契不佳。但若長期的搭班者,其戲碼本本精彩,尤其鄉下人愛看的大本戲如三國,岳傳,西廂或比較著名的劇碼,這些常班都能演出得心應手。因其所邀角色有些盛名,故其聘價高逾一般。另有戲班全部是乾旦,要不就是全部是女孩。前者演出以改良平劇、封神榜,列國志或過關斬將、借東風或街亭斬等大戲居多。至於女孩劇團則重文戲、愛情戲,甚而演出中途還會穿插演唱流行歌曲。

 

近十餘年變化更大,甚麼鋼管舞脫衣舞亂玩一通。這些劇團戲班,演技好的常被一請再請。濫班劣質者,常是演出一次便被列入黑單永不再聘。野台戲摻雜清涼秀鋼管秀之後,以天地為幕的野台精神蕩然無存。荒腔走板的表演,再也抓不住山城的觀眾。他們抵制拒看,縱使頭家爐主力排眾意聘來演出,鑼鼓聲響起,頂多小貓兩三隻應卯罷啦!記得小時候,看戲的目的不是台上的演出,全副精神都貫注在戲台角落的小攤上。

 

我與童伴有志一同,對那攤子上擺放的紅紅綠綠之糖果、蜜餞、玩具特感興趣。老祖母最懂孩子,經常利用一串糖葫蘆,換得我們陪她靜靜看戲。近年來,山城與野台戲幾乎斷絕關係,電視普及之後更不用說。最近「河洛」、「明華園」、「楊麗花」各劇團相繼在電視回鍋後,這才有些熱心於文化工作的年輕人,疾力奔走為野台戲請命。年輕人的努力終於獲得回響,今年的爐主阿開伯受其感動,於是決定「公爺」千秋神誕,連續三天演出野台戲響應。鑼鼓絕響已久的山城,看樣子又有熱鬧的日子啦! 【完】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雯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