壺穴地形

壺穴地形001

壺穴地形1

壺穴地形2

壺穴地形3  

照片-基隆河壺穴地形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 

『北台灣壺穴地形隨筆』

 

  據說:台灣是阿爾卑斯山之造山運動,自深沉海底拔出水面的島嶼。因為筆者不是地質地理專家,所以,對於台灣地形之形成過程不甚了解。因此本文乃採以隨筆方式,將之化為雜文PO出與大家一起共享。希望大家將它當作,茶餘飯後之聊談可也。在北台灣的基隆河上游河床上,經常可以見到許多橢圓形或圓形之凹穴,這就是地質學家稱做「壺穴」的河川地形。

 

  這種壺穴地形非常特殊,它也是基隆河岸獨有之特色。其成形時間各說各話,誰也無法說出一個確切的日期。在一次野外生態調查機會裏,在下有幸參與隨團出發。我們一行十數人,沿著蜿蜒的基隆河岸縱走上溯,地毯式的做一次「壺穴地形」之生態調查活動。隨團之地質學家陳桑學有專長,他對北台灣河岸壺穴地形研究深入,並且留下豐富的心得報告。

 

  日據時代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地質學系的陳桑,他與夥伴曾做過多次壺穴地形之田野調查,成就非凡並還受過褒獎。可惜日本人撤退之前,因為局勢之渾沌不明,他的研究幹勁隨之消沉,因此被調往資料庫整理檔案。至於他們所有的研究資料,全部被日本人搜括運回東京去了。光復後陳桑轉入公家機關服務,從來未再提起過他的往事。這天乃是因應學弟之要求,才會出現在這個特殊的場合裏。

 

  根據陳桑所研究之心得顯示:台灣壺穴地形分佈在基隆河岸,八堵至平溪之間最多。而平溪至猴硐地區,則只有寥寥少數而已。待至暖暖北岸則有成串延伸之壺穴,沿著地層表面發展,而且有些壺穴並不在河床邊。大夥跟隨在陳桑背後,足跡沿著河岸繼續向前移動,邊聽他的解說並一邊展開我們的生態調查工作。此行地質與生態相輔相成,一舉兩得,使得我們的生態調查做得興味十足。

 

  陳桑還告訴大夥說:「壺穴地形之成因,係河岸沉積岩層經過河水雨水之沖刷,自然而然形成的特殊地形。」又說:「壺穴地形之穴窩呈圓形者居多,若有雙穴或多穴以上之串聯,其形狀則有啞鈴型或葫蘆型,或者成橢圓型或多囊型。這些壺穴之形成歷史長久,故爾它的出現彌足珍貴。」地質學問我不懂,但是陳桑口才好資料右豐富,因此大夥兒都聽得津津有味。

 

  「行家一伸手,便知有沒有。」陳桑一身輕鬆打扮,蓬頭鬍面神情落寞。不過談起地質地理,散漫之雙眼立即精光四射,口條滔滔不絕判若兩人。至於生態之田野調查,它也是一門有趣的課程。它不但是提供生態存在的實證,而且透過統計數字之顯示,確實整理出當地生物生態之活動狀況。因此,這門課程對生物或地理學家而言,它是個生動研究與深耕不可或缺之課程。

 

  今天的活動生物地理兼顧,一干參與之人等受益匪淺。而我這個兩頭不搭邊的門外漢,有幸參與其中真是有生修來之福。至於說到北台灣東北角之壺穴地形,主要是受到基隆河水之沖刷,還有東北角豐沛雨量之助威所成。其次是基隆河長流迴轉,再來就是河川回春作用,這才會形成這些特殊的壺穴地形吧?地質地理學問深奧,並非大家可以領悟的學科。

 

  在下並非地質學家或是地理學者,以上有關地質或地理學之學理內容,全都是來自同行地質學家陳桑之敘述,文內所有闡述僅是一般常識罷了。台灣壺穴地形十分特殊,就連其範圍內之生態亦已演化。我門隨著陳桑溯流而上,沿途所見一一保持原汁原味之紀錄。以生物研究者立場而言,這趟田野考察之旅收穫良多。事隔至今已有四十多年,當天之活動情形在我腦海中,依然是那麼的清晰如昨咧。 【完】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壺穴地形˙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