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線路

三線路2

三線路3

三線路4  

照片-三線路懷舊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 

          『三線路之懷舊』

 

  民國52年服役期間,台語流行歌曲在社會上頗受歡迎。當時出現不少的台語歌作詞作曲家,他們之中有些人為應付需要,經常將日本流行歌曲改編成為台語歌曲。這干樂壇的先進們,雖然用盡心思想要跳出窠巢,可是社會需求孔急,迫使他們框架依舊未改,推出之旋律,很容易就讓人認出它是摹仿貨品。儘管如此,他們還是受到民間相當之重視。

 

  在這偌多的大家裡,我對鄧雨賢這位先進印象較深。他的一生作品不多見,但卻曲曲創作絕不抄襲。他與老搭檔周添旺先生,合作無間,成績亮麗。二人合作之「三線路」歌曲,還有周添旺之「月夜愁」給我印象深刻。因為在我的生活之中,幸運的與這些「三線路」都沾帶點關係。與我最先邂逅的三線路,它就是台北市的椰林大道仁愛路。當時是陪伴鄰居之老阿嬤,去那邊尋找她的愛孫。

 

這位孫子服務於公家機關,不知啥麼原因已有數週未曾回家?家人多次到服務機關詢問,可是得不到一個確切的答案。老阿嬤親身出動,他的上司才告知老阿嬤,她的孫子不知何因已被逮捕了。當時社會正是浮動不安,誰家大人或孩子被捕入獄,已是司空見慣之事。印象中,當天我們從松山火車站前,搭乘6路公車到台北。沿途我向人問路,口說「仁愛路」竟無人知道。

 

可是老阿嬤一說「三線路」,立刻就有人幫我們指出正確的方向。我和阿嬤找到了仁愛路,車少人稀非常寧靜。安全島上整齊排列的檳榔樹,高聳在晴空下顯得更高。微風吹過樹梢,獵獵作響悅耳動聽。新舖設的柏油路面,在陽光下閃閃發亮。一部部的黑頭車經過,平穩無聲車身不晃。我們得知她孫子的下落,不敢多問立即打道回府。這次的三線路邂逅,不到一個小時便落幕啦。

 

  初中三年級,正是台語歌曲的巔峰時期。當時,有一首「三線路」的流行歌曲,曲風優雅哀怨動人。曲中羅曼蒂克的描述著,一位姑娘在月光下,徘徊留連於三線路上等候情人之況味。記憶中的填辭者是周添旺,他用怨嘆、無聊、憂愁之月夜,展現出三線路等候情人,卻是換來爽約之心懷。或許是追著流行潮吧?我對這首歌也瘋了好一陣子咧。

 

  第二回與三線路結緣於民國52年,因為當兵自訓練中心結訓,抽中金馬獎之後,被送至嘉義水上候船待命。寄託單位鄰近台一線,附近除了芒果隧道之外,遠近知名的艷窟就在佐近。這個位置,恰好坐落於台一線與167省道交會處,正好三路相通各有去處,所以,開車司機稱它為「三線路」。此處之車流頻繁,來往司機皆以艷窟當做午餐休息站。於是「三線路」之名口口相傳,遂成為艷窟之代名詞矣。

 

  第三次見到「三線路」,是在民國53年部隊回防鳳山之時。在未進入美軍顧問團之前,每逢周末,必會成群結伴到高雄壓馬路。火車站前之大馬路,車水馬龍熱鬧非凡。那是一位居住鹽埕區的在地兵告知,方知這條大馬路叫做「三線路」。據說:三線路未開闢之前,此路人車稀少,數百呎難遇人車。這條三線路很有文化,它讓我知道了許多高雄的開發史。

 

  後來我在一位友人家中,見到一份「三線路」的歌詞。記憶中它的內容是:「三線路,草青青,想著彼時月光暝,和君相會分昧離,雙人賞月算天星。啊!賞月算天星。」歌詞有三段,但我只記得這段而已。至於作詞作曲是何人?記憶裡完全沒有概念。  【完】

 

【附】:周添旺之月夜愁部份歌詞~

 

月色照在三線路

風吹微微 等待的人怎不來

心內真可疑想不出那個人

……怨歎月暝

更深無伴獨相思

秋蟬哀啼 月光所照的樹影

加添我傷悲心頭酸眼淚滴

……無聊月暝......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三線路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