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米粉-001.jpg

米粉-002.jpg

米粉-003.jpg

米粉-004.jpg

米粉-005.jpg

米粉-006.jpg

照片-米粉與料理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『懷念尖山米粉』

 

  若將米粉與麵條做個比較,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米粉。因此,在美食寫作之時,我經常的偏心對米粉著墨較深。話說於民國五十五年的某月某日,我去竹南尖山鹿粗坑探視朋友。當天我從板橋搭火車至竹南站下車,走出驛站叫部三輪車談妥車資之後,人車直向尖山方向疾馳前進。誰知車至尖山水泥橋頭,三輪車伕拿翹對說,如要過橋還須加錢。年少氣盛不堪受騙,毅然下車歩行過橋前去訪友。

 

  幸好前回來過路途熟悉,忿然下車自行誇跨歩過橋。斯時恰值九降風吹起,冷意沉沉的季風沿著河谷往內吹。但見河谷沿岸曝曬米粉的人忙碌的來往,他們頭頂著長長的竹製曬具,上面雖然排滿米粉重量不輕,可是他們個個腰挺背直,頭頂重物依然健步如飛。他們奔跑到達曬場邊,立即卸下米粉迎日整齊排在桿架上曝曬。我因好奇而駐歩觀看,結果誤過午飯時間而不自覺。

 

  猛抬頭望見日正當中,這才三歩併兩歩匆匆趕到友人家中。友人母親下廚為我準備食物,端上桌來正是一大盤的肉絲芹菜炒米粉。睹物生景,讓我想起來時路上看人曬米粉之情境。於是便將沿途所見所聞,一一提出告訴友人。友人見我說得口沫橫飛,笑笑說他親戚家中就是米粉工廠。他還說如果我願意,他會帶我過去現場參觀。機會難得二話不說,埋起頭來於吃食米粉,並準備前去參觀工廠。

 

  吃完午飯稍作休息之後,我們騎乘機車前去尖山參觀工廠。這家米粉工廠規模不大,三男兩女是工廠內的主力。他們將磨好的在來米水漿,脫乾水份之後搓成粄糰,然後將粄糰塞入筒狀的押槽內。啟動機器往下壓擠,筒頭篩狀出口處擠出絲線般的生米粉。生米粉落入燒滾的水鍋內,煮熟之後撈出水鍋,迅速的將熟粉摺疊成尺餘長的米粉疊,排列放置於竹蔑編成之曬具上。

 

  米粉排列完畢,再由壯男頭頂送至河谷曬場曝曬。太陽和九降風是曝曬米粉的好搭檔,經過它們風吹日曬,待至米粉曝曬乾透,Q彈帶韌便可包裝出售。整個過程進行中,工人都浸泡在熱氣與水份之環境中忙碌。每天耗上八小時甚至更長時間,下班之時個個手指受到水浸而皺如乾薑。儘管如此,因為工資豐厚,所以沒人發出怨言。

 

  友人告訴我說:從很早時期尖山便是米粉故鄉,因其品質良好甚受歡迎。每年產量之多冠於全省,可惜在行銷方面弱小,所以產品全多交給新竹商家去推銷。商家的苛刻任意打壓收價,然後再以高價出售搏取利潤。此外,由於尖山米粉皆由新竹商家經銷,久而久之,消費者僅知新竹米粉而不知它全是來自尖山之產品。之後尖山米粉品質獲得消費者之肯定,遂有大量外銷之契機。

 

  其實,尖山人製作米粉歷史悠久,透過新竹商家之拓銷過後,新竹米粉名揚海內外引來蓬勃商機。利之所在人們趨之若鶩,結果引發新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的崛起。自動機器生產取代手工製作,於是舊工廠紛紛轉型或者被迫關閉。米粉產量增加但銷路不暢,因此,引發出另波的倒閉風潮。目前僅剩十餘家大小工廠罷了,而手工製作米粉廠之倖存者,簡直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。

 

自動化米粉工廠採取一貫作業,從粄糰擠壓至生粉煮熟乃至熟粉之曝曬等等,完全都以機器取代人工。因其米粉係採用乾燥幾烘乾,不須靠天吃飯產量又高,但其品質與口味就大不如前矣。而因種種因素之糾葛,導致米粉工業逐漸沒落。思前顧後亟待振作,每每想起它的前景黯淡,不禁令人為它興嘆不已。 【完】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