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土魠魚-1.jpg

土魠魚-2.jpg

土魠魚-3.jpg

土魠魚-4.jpg

土魠魚-5.jpg

土魠魚-6.jpg

照片-土魠魚與料理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『邂逅土魠魚羹』

 

  那年中秋節的榮譽假期裏,我和一位家住台南新町的班兵,一起前去拜訪赫赫有名的「沙卡里巴」。這座日據時代名叫「盛場」的老市場,它是台南小吃的匯聚中心,就連我這外地人都知道它的盛名,可見它在當時是多麼的著名了。當天在市場內,朋友請我吃一碗土魠魚羹。由於這是我與它的首次接觸,故爾無法詳加描述它的滋味。然而它的口感反應,卻是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裏。

 

  那位班兵見我一臉迷惘,遂得意洋洋的對我說:「老兄您可小看這碗土魠魚羹喲,它與台南之鱔魚炒麵與虱目魚肚並駕齊驅。凡是光臨台南的遊客,若未吃過土魠魚羹,那可說是白來一趟啦。」說到這裡他還意猶未盡,喘了一氣之後,接著他又說道:「每年中秋白露過後,正是土魠肥碩多脂時刻。今天你來得正是時候,希望你一吃就會愛上它。」

 

  魚類我都喜歡,只是初聽「土魠」之名感覺怪怪罷了。一向好奇心重的我,立即開口要他說出它的身分。可惜那位班兵只會吃,對於土魠魚的來龍去脈一無所知。隔些日之後,我到部隊附近的市立圖書館記借書,順帶詢問管理員是否有土魠魚相關之資料可以借閱?幸運的讓我找到一本水族圖鑑,按圖索驥卻無土魠於項目。之後詢問管理員,這才在「鰆魚」的篇章裏找到它。

 

  圖鑑上說明,土魠魚屬於海水表層之迴游魚類,全球共有十八種族群。在台灣海域出現者,它至少有五個族類。每年淵月份開始,它的族群便隨著黑潮北上。因為它的出現是在春天,故爾獲得「春魚」的名稱,日本人則將它稱為「鰆魚」。夏天來臨鯖魚鰹魚成群結隊出現,魚是它就成為鰆覦追逐的目標。待至秋天來到,海水逐漸轉入涼冷。春魚回頭沿著台灣海峽迴游。

 

  此時秋下迴游的鰆魚,條條肥碩豐滿油脂飽足。沿海漁民開始捕撈它們,由於漁獲量很多,它被一籮筐一籮筐的送入漁市場拍賣。這時候白露剛過,土魠魚的滋味最為正點。將它做羹湯或紅燒或乾煎,在在都是好吃得不得了。因是之故,台灣漁民說:「中秋白露前後之土魠魚,滋味口感皆是當季之最佳者。」因此,台灣人秋天白露過後,吃土魠魚最是當既不無道理。

 

  土魠魚迴游至台灣海峽,漁人出海趟趟滿載而歸。因為土魠於和「白腹仔」體型相近外貌雷同,所以許多顧客常將它們混為一談。其實,想要區辨它門十分容易。將魚橫體做個比較,當可發現土魠魚身較圓,白腹載的體型偏扁。肉質之比較也很簡單,土魠魚之肉質較粗且腥味較重。至於白腹仔魚之肉質較維繫嫩,它的魚肉腥味比較清淡。儘管魚肉也所區別,但它們各有自己的喜好者。

 

  其實,魚類各有其特殊之處,魚肉之鮮甜就是它們共同特色。只要是新鮮現撈,相信它的鮮甜一定是少不了的。在下對於魚類之接觸層面極廣,土魠魚卻是最近才認識的魚類。想不到因為與它的初次邂逅,引起我對它的身世好奇而投入探索。而這些相關資料的收集,就算是吃了土魠魚羹的意外收穫吧。 【完】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雯隨筆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慕松 的頭像
    慕松

    北北草堂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