潭畔玩水-001.jpg

潭畔玩水-002.jpg

潭畔玩水-003.jpg

潭畔玩水-004.jpg

潭畔玩水-005.jpg

潭畔玩水-006.jpg

照片-潭畔玩水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            『潭畔憶當年』

 

  故鄉中段後龍溪河床,因為流水之切割故爾形成多深潭。潭名依形依地方一人名而取,光怪陸離十分有趣。阿彌陀潭因其崖上有塊「阿彌陀佛」石碑而得名。潭畔有塊巨石突出潭面,長度約有七、八尺,寬度大概一尺有餘。外觀形狀若似一付石棺,所以我們都稱他叫「棺材台」。每至夏天溽暑之際,那座棺材台就成為我們的跳水台。

 

  這座水潭包覆在一個懸崖窩內,潭畔樹樹蒼翠,鳥鳴啾啾,真是的渡暑的好所在。潭水深度約三丈有餘,兩三個大人疊起來,都還見不到人頭。水質清澈,冷冽透骨,即便在大太陽底下,入水猶感覺到水溫冷冰冰的。死黨吳文宗,他家在溪埔新生地上有塊西瓜田。每次游泳之時,我們都會偷他家的西瓜消渴。因為我們不貪多,每次一顆兩顆他們就當作不知道。

 

人多之時間隔跳歩採摘,遠遠相隔才摘走一顆,這樣比較不容易被發現。這個偷採絕招,還是文宗敎我們的呢。後來我才知道我們的行徑他家人全曉得,只是礙於友誼而睜隻眼閉隻眼罷了。西瓜經過潭水浸泡,半小時後涼透了瓜肉,找塊尖凸之石頭,輕輕砸開來分著吃。滿嘴甜沙冰涼,香氣四溢,個個吃得眉開眼笑歡樂至極!儘管臉頰上沾滿紅汁瓜肉,大家一點也不在乎。

 

吃完了西瓜跳入水中,一陣潛游來回露出水面,臉頰嘴邊所沾到的汁紅,就被潭水洗得清潔溜溜不留痕跡。游泳泡過水的皮膚,太陽晒乾會形成薄膜,指甲輕刮一下,就會留下一道明顯的白線。童幼無知,以為大人不知道自己偷去游泳。其實大人有夠耍詐,他們絕口不提你去哪哩,只需用指甲輕刮你的表皮,證據確鑿讓你無從辯駁矣。

 

  孩童群中,最有意思的是住在崁頭的羅家孩子。他家人丁火旺,父親於山場做工,一家七口生活過得相當清苦。其實,在那時期裡家家都苦,可是他家好像特別的苦。老三阿榮最喜歡玩水,他也是我們玩跳水的夥伴之一。夏日炎炎,哪個孩子不玩水。大夥好像有著默契,中飯吃飽過後,一個個都會溜去阿彌陀潭畔會合。游泳跳水各施所好,下水之時多著內褲,獨獨阿榮一人脫光光的下水。

 

因為他平時就沒穿內褲,所以只好脫光外面的衣服下水。他的皮膚白裡透紅,因此我們給他一個「浪裡白豬」的綽號。說到內褲也是當時的笑點之一,家境過得去的,一年還可買上一兩條換穿。絕大多數孩子的內褲,都是用麵粉袋或大人不穿的衣服,粗刀裁剪改做並以針縫而成。故爾在下水之時,卡其褲一脫,內褲五顏六色展現眼前。

 

阿添的母親很有天份,她常將中美合作的圖案放在前面,反攻大陸的口號則擺在後面。我們覺得奇怪抓阿添拷問,他受不了酷刑荼毒,老實的告所們說,他母親為了讓他方便認出前後,所以才會有這種設計啦。某次,住在崁尾的阿賜,他的內褲更為勁爆。原來它是利用,母親不要的桌巾沙龍布做成的。未下水還好沒啥子奇怪,一下水泡濕可不得了啦!但見沙龍布貼肉,內裏顯現得清清楚楚,弄得大夥兒不拿他開玩笑都不成。

 

  孩子們跳水的姿勢也五花八門,阿三喜歡先將身子弓躍起來,半空滾翻換成頭下腳上,雙手平身,「噗!」的一聲入水,濺起一小撮的泡沫。他是公認的跳水王,我多次想學他的跳姿,可惜資質魯鈍,任我如何用心都沒學成。阿榮光條條的跳水,他喜歡炸彈開花式的跳法。每次跳下水屁股碰及水面,「啪!」的一聲脆響,濺起的水花讓在潭內之人,個個被濺得滿頭滿臉,哇啦哇啦的叫個不休。他的肉白,啪聲過後屁股嫩肉兩片通紅,遠遠望過去,還真像猴子的屁股咧!

 

  歲月如梭,光陰匆匆,昔日我門玩樂的水上基地阿彌陀潭,因汎洪之土石流與地震之災害影響,它已經被土石掩埋而銷聲匿跡,現在已無法找到它原來的位置啦。從前一起玩水弄波的小孩們,現在個個都屆耄耊之年,甚至已有多人作古鶴駕西歸矣。現今回味起來酸甜交錯兼而有之,印象還是那麼的清晰令人難忘。而當時的哥兒們,何日可再來個聚會聊聊大夥的往事呢?  【完】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