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袋戲-001.jpg

布袋戲-002.jpg

布袋戲-003.jpg

布袋戲-004.jpg

布袋戲-005.jpg

布袋戲-006.jpg

照片-布袋戲春秋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『且說布袋戲春秋』

 

  童年台灣剛剛光復不久,社會上百廢待舉處處荒涼,民間都窮苦難以維生。然在大家共體時艱之下,互助合作群策群力,這下才能平安度過難關。當時的消遣娛樂寥少可數,廟前廣場或是空曠之地,搭台表演之野台歌仔戲或布袋戲,就成為當時民間的最佳娛樂大項。保守估計當時的野台戲,包括有大戲(京劇)、歌仔戲、布袋戲、傀儡戲等等。歌仔戲是大人所好,布袋戲則是小孩子的最愛。

 

  「一口千秋事,十指百萬兵。」或者「十指弄天下,萬人齊奔騰。」這就是人們對布袋戲的讚語對聯,它經常出現在說書人口中,或是出現在布袋戲的舞台上。想想:僅靠十指將那些大大小小的木偶,撥弄手裏表演出千軍萬馬的場面,不禁令人對它讚嘆不已。它不僅演出歷史人生,生旦淨末丑也表演得栩栩如生。還有那炫目的聲光,誇張的語言和動作,更是引來無數的歡笑和眼淚。

 

  印象中的布袋戲音樂,不論是南北管京劇之調門,很快就成為我們學習對象。我們不需名師教導,照樣朗朗上口有模有樣。斯時,坊間有以木屑灌模製造之布袋戲偶,十分風行於有錢家庭。我家貧窮買不起,只能用手帕在角落上打個結,套上食指照樣耍得天昏地暗。死黨在垃圾堆檢回數個脫漆之偶頭,我們用蠟筆將它塗上顏色,於是這些再生之偶頭,陪伴我們渡過一個長長的暑假。

 

  對於布袋戲的語言,不管多長多麼困難,我們很快就可背得滾瓜爛熟,可是學校裏要我們背誦「九九乘法表」,雙手雙腿都被老師打得紅腫疼痛,背不會就是不會,記不住的就是記不住。家長為此擔心不已,可是到目前為止,並無人因為不會背「九九乘法表」無法養生活口的呀。死黨文仔從三年級起至五年級暑假,因為無法默記課文不知挨過多少處罰,但是布袋戲的台詞,聽過一遍他就可以毫無錯誤的演練出來,您說這是不是奇蹟呢?

 

  我個人比較喜歡傳統戲目,然而,我的死黨大多數喜歡金光閃閃,聲音響亮的金光戰鬥戲。經常為此吵得天翻地覆,甚至有人還為戲目而斷絕友誼咧。傳統布袋戲之對白,戲偶之操作,還有音樂之搭配,要求比較嚴格。因此開鑼演出之後,很快就吸引住中上年紀觀眾之注意力。金光戲注重於音響效果,震耳欲聾的鑼鼓聲,以及聲光特技拼碰之演出,立即可以招來孩童與年輕人之注目。

 

傳統布袋戲與金光布袋戲之戲目內容一樣,但是演出之效果卻是迥然不同。細緻與草率之別,多看幾次便一目瞭然矣。口出溫文對白和優雅的動作之傳統布袋戲,與那金光閃閃瑞氣千條之金光戲自然大不相同囉。自從電視問世之後,野台戲先後走入黃昏歷史。布袋戲比之歌仔戲更慘,幾乎完全沒有演出之機會。有關當局雖然一再的提攜,然而至今依然苟延殘喘哩。之後文化復興運動出現,野台戲才有逐漸受到重視。就在一批年輕人的有效推動之下,野台戲似乎有了復活的跡象。忝為布袋戲之愛好者,衷心希望布袋戲也能夠復活再展雄風! 【完】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