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昏市場1.jpg

黃昏市場-000.jpg

黃昏市場-001.jpg

黃昏市場-002.jpg

黃昏市場-003.jpg

黃昏市場4.jpg

照片-黃昏市場眾相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          『走逛黃昏市場日記』

 

  黃昏市場之興起豪無理由,自然而然之需求罷了。它的興起造福一方,但也為地方帶來噪音與髒亂。儘管如此,人們還是分場歡迎它的存在。居家附近的這座黃昏市場,它的成形歷史久遠,已經無法查考出它的發源時間。我只記得搬進這座新社區之後,天天路過的巷子尾,有著一塊長條狀之畸零地。初期只有一些傳統的家庭菜販子,將其當天賣不完的蔬菜水果,拿到這裡來擺攤販賣。

 

  因為這個地點是個三不管地帶,恰好附近又鄰近工業區。每天上下班的人潮還算不少,況且附近還住著許多夫妻上班的小家庭。平時因為受到工作時間限制,無法天天上傳統市場買些新鮮果菜。自從有了這裡的黃昏市場,對這些小家庭而言,無疑是他們三餐菜餚供應之好幫手。不論春夏秋冬,不管陰晴或雨或風。這座黃昏市場,總是人潮滿滿來來往往!

 

  原先它的形成之後,只有三三兩兩的菜攤子。他們將自家在市場賣不完的菜果,拿到這兒來便宜的賣出。此處位置是死角的畸零空地,人來人往無交通之困擾。日積月累下來,遂演化成一座名傳四海的黃昏市場。菜攤剛安身不久,附近多了一個水煎包的小攤,翌日,她的夥伴挑擔子賣菜嫂,也挑菜趕來湊湊熱鬧。攤販越聚越多,不旋踵,規模從兩排屋簷的攤位,迅速的擴張到橫路兩側的路旁。

 

  市場內攤位比肩林立,人來人往十分擁擠。這裡的買客人潮,匯聚來自辦公室下班之人潮,附近家庭主婦,還有路過的撿便宜的路客。他們合流成為一股熱鬧的人潮,熙熙攘攘極盡喧嘩。入口處一對山胞姊妹,她們賣的是鹽水雞和樟茶鵝。不知她們人長得漂亮還是招徠技巧好?每每開市就忙得香汗淋漓,連個擦汗機會都沒有。姐姐熟練的剁著雞鵝,妹妹忙著包裝,嘴裏還不時的叫著「來唷!來唷!」,口號簡單卻招許多來客,讓旁攤的人都覺眼紅。

 

  小女愛吃炸雞腿,因此,我常光顧橫巷尾的那家炸雞攤,買些雞翅或炸雞腿。這攤的老闆娘長得福泰,笑口常開。大家熟了,有時她還會附送一支雞翅或甚麼的。買者心情愉快,自然也就買得更多。這家的雞腿比別家大支,滋味又是與眾不同,買過一次之後,大都就變成了她的常客。黃昏市場越來越具規模,警察開始出來維持秩序。這時候,出現一個市場管理委員會,他們自各攤上收取清潔費。

 

  市管委員會每天深夜派出一批人,在此做收拾善後的清潔工作。雖然有人說他們是收地盤費,可是每天都能收拾乾淨且費用不高,所以,攤販們也都樂意交由他們去打理。乞食伯是一位老人家的偏名,他賣的是紅豆餅。一個五元每天可賣千把個。老人家做生意悶不吭聲,生意照樣做得嚇嚇叫。他賣的紅豆餅只有甜餅,攤前老被買客擠得水洩不通。因他來自乞丐寮,故爾大家叫他「乞食伯」而不名。

 

  隔壁賣魚丸湯與魷魚羹的是位歐吉桑,看不出他從前是電子工廠的廠長。由於工廠倒閉加上年齡關係,賦閒在家兩年多找不著工作。一氣之下,便來黃昏市場擺攤,五年下來已讓他賺下兩棟大樓。前些時有人請他回去當廠長,他當面婉拒了這個誘人的職位。馬寡婦接下丈夫的生魚攤,每天刮鱗剖肚和魚為伍。為了三張嗷嗷幼口,再辛苦也得忍耐下去。

 

  最近海鰻產量多,她叫大女兒去學做熱食。小妮子心靈手巧,學得一手紅燒鰻魚技巧。半年不到她也頂下半個攤位,現在她的紅燒鰻已經名傳社區,每天可以賣出兩百多碗。她們能有這樣的成績,連她母親都覺得意外。黃昏市場的攤販各有辛酸,人潮來往裏他們需裝笑容應對。買客刁難地蛇橫行他們都得忍耐。他們只有把那辛酸化為吆喝,儘量能夠滿足客戶所需,其他之勞累都不足道矣!

 

  這座黃昏市場的營業時間,剛開始規定最遲九點打烊。然而生意做開之後,人潮源源而至,收攤時間一延再延,弄得附近居民夜睡不得安寧。於是有著廢止市場之建議。最後經過多方之斡旋協調,終於理出一個雙方可以接受之共識,每天打烊至遲不得超過深夜十二點。夜深了,市場內的攤家和買客拖著疲憊投入黑暗。到了明天的黃昏,它又恢復了市場機能,人來人往又再忙碌起來啦! 【完】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