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陶皿-001.jpg

深陶皿-002.jpg

深陶皿-003.jpg

深陶皿-004.jpg

深陶皿-005.jpg

深陶皿-006.jpg

照片-深陶皿造型-[網摘]。

 

 

          『陶皿的故事隨筆』

 

老家在公館鄉的上福基,它是隸屬於苗栗縣的一個小山村。有人說它是陶鄕,早年以產製陶甕聞名全省。台灣光復後的生聚努力,經濟逐漸寬鬆起來,於是工業紛紛進入山村取代農業,陶甕用途也逐步被塑膠桶容器取代,所以,它便與香茅油、樟腦油及山漆等經濟作物一起走入了歷史。

 

  故鄉有條灌溉用之大圳,我們都稱它叫「大龍圳」。就在故鄉大龍圳往下流動的中段,有一座黃姓人家經營的碾米廠。黃家人截水借用水力,帶動這家碾米廠內的機器。順便利用水力之拉動轆櫨胚桌,製作出許多陶甕和陶器,供應給酒廠與農家之用。往昔陶缸用途至廣,它可以儲水醃鹹菜,陶甕可以用來裝酒或裝醋。陶盆則以外銷為主,專供花藝園家作盆栽之用。

 

由於成本之負擔過重,鄉內許多製陶廠家無法生存,紛紛走上關門之路。經過一連串的淘汰至今,只剩黃家這座陶廠一枝獨秀。不過這家碩果僅存的製陶工廠,他們也過著苟延殘喘的日子。黃家老三黃文雄(化名)與我交情不錯,每次我拖稻穀去他家碾米時,他會帶我到裏間參觀他們的陶廠。阿福師的拉胚技術一流,再大再難的胚體都難不倒他。他的陶藝附近無人可與匹比,從碎土攪拌到拉胚上釉燒窯,一氣呵成絶不拖泥帶水。

 

任何大小容具應付自如,從未延誤出貨頗獲好評。阿福師之藝術陶也不錯,他曾製作出許多心血之作,常被國外來客高價沽走。黃文雄他爸將陶場全權交他,但他只帶兩名徒弟到廠工作,每年產值遠遠超過碾米廠之收入。某日我去碾米廠找黃文雄,恰巧他有事外出害我撲個空。人旣已到絶不空手而回,於是自動到裏間玩泥巴等他回來。

 

此時阿福師恰好有空,所以我就請求他教我拉胚。他問我想拉啥麼容器,我說想拉個圓形蓄水皿飼養蓋斑鬥魚。我說皿體不須太大,半尺直徑恰到好處。阿福師笑著對我說:「没問題!」但見他自土堆上抓把陶土,搓揉成土團放置一旁待用。泥團搓好之後,開始啟動轆台輕輕旋轉,土團置上轆台順著轉勢捏捏擠擠,皿緣高度逐漸拉高,高度已夠,然後用篾片修飾表面。

 

全部工程不到半小時,一尺五左右的蓄水皿已然完成。他說讓它陰乾後再上釉,下個星期日可以來拿回家。後來此事我已忘記,要不是黃文雄催促我去取回,我真的完全忘了此事。這天星期四,我又去到黃家的製陶工廠。阿福師笑吟吟的拿出一只蓄水皿給我,釉色內黃外藍,在陽光下閃閃生輝。水入皿內視覺又是一變,放入鬥魚更是一番景色。

 

我將那只陶皿帶回家,由於製作精巧讓我越看越喜歡。於是將它視為至寶,放在書房不准旁人碰觸。誰知某天我的牛脾氣大發,竟然失去理智隨手將它摔地,匡啷一聲巨響過後,情緒將我拉回到現實,可是那只漂亮的蓄水皿,已經被我摔得四分五裂。碎片舖滿一地,留下我愣立當場不知如何是好?

 

  冷靜下來依舊無法回神,看著那些碎片懊悔不及。其實,只要我肯開口向阿福師要求,請他幫我再拉一個絶無問題。可是因為自尊心之作祟,只好忍痛將此慾念壓制下去。不久,黃文雄的陶廠碾米場慘遭回祿之災,從此未再重建,阿福師只好遠離黃家陶廠另謀出路,最後他的下落不明。而我摔皿之痛。卻是永遠無法彌平矣! 【完】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