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辣子0.jpg 

茅辣子1.jpg 

茅辣子2.jpg 

茅辣子3.jpg 

茅辣子4.jpg 

照片-茅辣子小蜜蜂-[網摘]。




          『茅辣子小蜜蜂』

  客家歌謠唱著說:「牛眼樹下好坐涼,蜂仔叼到痛死厓......拗把樹枝打蜂仔,嗡嗡嗡嗡看母影。」此歌敘述人與蜂之糾葛情緣,朗朗上口容易學習。大人帶唱幾趟,個個都可唱得天昏地暗。從小我就在大自然中成長,所有昆蟲之中,陸上最怕的就是蜜蜂與螞蟻,水裡最怕的是螞蝗(水蛭)與團魚(鱉)。其中蜂螫之痛刻骨銘心,因此對它之怕難以言喻。

  家鄉的蜜峰族類繁多,人類飼養取蜜之「蜜蜂」,房屋角落裡有「土蜂」,郊野則有兇猛會追人的「虎頭蜂」、「黑虎皮」、「茅辣子」等等,種類之多,族繁不及備載。我們接近蜂族之原因,主要試吃它的蛹蟲。在納營養不足的年代裡,它可是人類蛋白質主要之補充來源。蜂蛹滋味絕佳,不論勢生吃或熟吃,各具風味各有滋味。所以在郊外看見蜂窩,簡直就是看到元寶。

  茅辣子小蜜蜂的蜂巢,大都是依附再香茅草墩頭處,要不就是掩藏在滿藤植物之蔭底。它們的窩巢是分房建築,一個個巴掌大代表一房各有一隻母王蜂。它們的蜂窩毗相連結,我曾見過綿延長達數十公尺長之茅辣子蜂窩。毛辣子小蜜蜂的反應非常敏銳,週遭輕微得波動它立即知暁。一有狀況出現,工蜂立即放下工作,群起飛向目標發動攻擊。

  茅辣子身體嬌小玲瓏,行動迅速體力過人。每次都是成群出動攻擊,工蜂成群輪番上陣,被攻擊對像逃跑多遠它就追蹤多遠。鄉下孩子與它們接觸很多,所以,知道如何阻斷它們的追擊。通常,是利用樹葉或路草搓揉出汁抹上皮膚。被追者之體味消失,它們立刻回巢保護家園。茅辣子的攻擊順序分明,到達現場之工蜂不管數目大小,它們都會分組輪流攻擊。

  這種戰法在蜂群中少見,它也是我長期觀察之心得。幸好它的蜂針毒性弱,被它螫過僅有一陣劇烈的熱痛感覺。話雖如此,遇上它還是避之為妙。某年暑假期間,我與死黨去偷襲山塘藍家之芭樂。當我們偷摘興高采烈之際,園主人突然出現,口中高喊「小鬼仔偷芭樂啊!」。死黨聞聲早已逃逸無蹤,我在現場一時情急,立刻跳躲在離樹不遠的香茅叢內。好死不死,正好落入茅辣子的勢力範圍。

  不容我多做思考,蜂群已經朝我身上發動攻擊。剛開始我還忍住,過幾秒之後痛得我哇哇大叫。園主沒有過來幫忙,反在一旁哈哈大笑。之後他見我得喊叫聲越來越弱,這才過來察看狀況。此時我已昏厥過去,園主慌忙的將我抱去醫院就診。我在醫院昏睡三天才甦醒過來,家人這才鬆下一口氣來。出院返家之後,還遭老爸海扁一頓。自此之後,再也不敢隨便去惹茅辣子小蜜蜂啦。 【完】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