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片-坪林風光剪影-[網摘]。
『綠色的禮讚』
喜歡喝茶的老三,今天突然來找我,說要邀我一道去趟坪林。他說:「坪林的包種茶遠近馳名,但我從未與它邂逅過。」之後他又加重語氣強調說:「坪林好山好水又有好茶,值得前去一趟的。」既然他都說得活靈活現,於是我便批件上衣陪他跑趟坪林。車子駛進坪林街道上,濃濃的茶香與恬淡的山村氣息撲鼻而來。就算是我這對茶道外行者,也被這股茶鄉深深迷住了。
細觀坪林的街道,緊瀕著北勢溪走向。民房古今並陳,平日裡很少有人車之喧囂與熱鬧。在這裡只有茶香迎客,以及鄉人淳樸的笑臉,將這個山鄉呈顯出一片大自然的閒散。而那些鄉人淳樸的笑容,帶給外來客有著一種溫暖的感覺。老三約好相見的友人,正在茶葉博物館等候著我們。見面寒喧之後,他帶我們進入茶葉博物館內參觀。
在茶葉博物館內,我們見到清朝的北路總兵,劉明燈遺留下來的「虎」字石碑。雄健字體透露出威震蠻荒的氣勢,見此石碑不禁讓我想起,它與草嶺古道上的留蹟是否相同?經過友人之介紹,方知道他們確實出自同一人之手筆。她還將其來龍去脈仔細的說給我們聽,她說:「1868年,台灣總兵劉明燈經略北台灣之時,在淡蘭古道與草嶺古道上遇強風而留此石碑,藉以擷取易經「風從虎,雲從龍」之說,寫下「虎」字藉以鎮壓風勢與避邪除穢之用。她還說:這兩座虎字碑有公母之分,但不知哪是公虎哪是母虎罷了。」
走出茶葉博物館已是午餐時間,我們在附近找家餐廳進食。這家餐廳規模像似民家,以當地之山產溪產與茶葉入菜。一道「茶香烏骨雞」清香不膩,深深攢住我們的味蕾。三人吃得眉開眼笑,捨不得停下筷來。其他如「茶香東坡肉」,夾以刈包滋味不同凡響。還有鄉土之「酥炸溪蝦河魚」與「茶香肉丸子」,更讓我門吃得流連忘返。
吃過了午餐繼續行程,我們走上虎寮潭吊橋。這座吊橋古色斑駁,鋼索支撐懸空吊起,橋面古舊,人行其上卡茲有聲。人一多重量增加,搖晃不停,膽小者立刻面色丕變。橋下是條清澈的石溪,巨石滿佈,石面凹凸天成,巧斧天工。由於這裡封溪十年,水潭處於而成群竄游。我們走過其上,大有一股想要下水捉魚之衝動。
走上43號鄉道,眼前是一大片蒼翠的茶園。剛剛採過新茶的茶壠,就像是剛理過頭髮的少年郎。在這片梯田式的茶園裏,猶可見到三兩位茶農在揮鋤剷草。但見他們古銅色的皮膚,在陽光下閃閃發亮,讓人見了不禁想到茶園裏的古茶樹。因又他們的努力耕耘,才會有今日名震遐邇的烏龍茶產品。腳步剛剛踩上仙公廟前廣場,群山聯壠青青連綿。
北勢溪穿山而出,蜿蜒如似一條出柙之長蛇。氣勢雄偉,匹鍊纏繞。我們邊走邊欣賞山景,蒼翠蓊鬱,搭配著青青茶園,形成一片綠色的仙境。沿途十分熱鬧,山徑腳邊之草叢裏,傳出陣陣吱吱蟲鳴聲音。牠們賣力的在演奏著,大自然歡迎我們到來之迎賓協奏曲。回到坪林老街上,太陽猶是高掛於天空。我們向導遊之友人致謝過後,取車返家,於是結束了這趟綠色之旅。回到家裏,心中依然記掛著那片綠色的仙境。 【完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