餅001-墨西哥薄餅.jpg

餅002-墨西歌薄餅.jpg

墨西哥捲餅。

餅003-可麗餅.jpg

可麗餅皮製作。

餅004-可麗餅.jpg

可麗餅皮。

餅005-可麗餅.jpg

可麗餅。

餅006-印度囊餅.jpg

印度曩餅。

餅007-印度薄餅.jpg

照片-印度薄餅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          『捲餅的相關記憶』

 

  早年家中水田生產之稻米不敷食用,家父想出一個辦法,每個月買袋麵粉補充不足之數。家母貪圖快速,米飯吃完就煮麵糰充數。我家麵糰就是麵疙瘩,將麵粉和水做成麵糰之後,將佐料高麗菜炒熟加水做成鍋底,讓它滾沸之後再將麵糰捏成薄片,或者將它切條放入湯中同煮。麵糰浮出水面表示已熟,這時才進行調味試好鹹度,一人打上一碗公就算打發了一餐。

 

  某日下雨閒著沒事,我與老三在廚房煎麵餅充飢。老三頭腦靈光,它把麵漿倒入鍋內,趁它尚未定行之前,快速把麵漿勻成相同厚度之麵片兒。起鍋之後疊放在盤內,吃時將鹹菜或剩菜放在麵皮之上,再將麵皮與菜捲成條筒狀吃食。由於滋味不錯所以常做來吃,這就是我與捲餅之首次接觸。因為家中之醃菜多,不管它是酸菜或蘿蔔水菜,捲上麵皮之後滋味硬是不同,我們便稱它叫醃菜捲餅。

 

  投入社會之後從事商業活動,因為經常出國而接觸到許多不同的餅食。最早接觸到的是墨西哥捲餅(Burrito),它是利用薄餅捲上肉,豆,生菜,乳酪,以及各種醬汁捲之成型。麵皮是用麵粉或玉米粉做成,麵粉製品比玉米粉軟且好捲。這類捲餅在美國也很流行,有一種專供早餐食用者(Breakfast Burrito),它所捲用的內容包括炒蛋,培根,或太陽蛋,搭配以辣醬滋味不錯。

 

  在加拿大的魁北克我吃到法式可麗餅(Crepe),有人將它稱做「法國薄餅」,但也有人將它稱為「法國蛋餅」。一般的可麗餅都是甜味,用小麥粉製作,但亦有用蕎麥粉製作,味道比較清淡的口味。吃的時候,會在餅內加入水果糖漿、漿果、新鮮水果或檸檬奶油等調味。可麗餅是一種薄而面積大的烤餅,利用麵粉製成。它風行於歐洲與世界各角落之美食,用烤盤就可以搞定之食物。

 

  可麗餅最普遍的素材包括麵粉,雞蛋,牛乳,奶油與少許之鹽巴。它有甜鹹兩種口味,甜可麗餅用小麥粉做成,鹹可麗餅則是用黑麥或蕎麥粉製成的。據我魁北克商友告知,可麗餅是出自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亞,而"Crepe"這名詞則是來自拉丁語,它就是「收縮曲捲」的意思。1980年8月,我首度受印度電工器材公會之邀,因而與台灣十三家電子零件商一起前去進行商訪工作。

 

  由於在香港簽証拖延時間,抵達新德里已是晚上十點多了。接機的工會職員謹守本分,將我們安頓完畢立即帶我們去餐廳。然而,因為時間已晚沒有東西可吃。大夥正在埋怨之際,廚房執事答應弄點東西給我們果腹。大約半小時之等待,送上餐桌的是一大盤當地人稱作「囊」(Naan)的烤餅。還有一大盤是叫做「帕帕黛」(Papad)的薄餅。它們送上桌來熱氣騰騰香氣四溢,令人聞之食指大動。

 

  所謂「饑者易為食,渴者易為飲。」公會職員教我們,用餅夾咖哩肉片與生菜吃法相當別緻。他說印度薄餅是當地人每餐必備之食物,花樣多且吃法各異其趣。當他說印度鄉下婦女,利用乾牛糞之火烤帕帕黛來吃之時,大夥之食慾頓時下降三分。1990年商訪意大利的那不勒斯,這裡是意大利薄餅發祥地。我要商友請我嚐嚐它的味道,他說這是窮人之食品,我說我不會介意。

 

  於是他叫飯店服務送來一份意大利薄餅,上面還加有番茄與起司,我雖不喜歡起司,但為試味我也就勉為其難的嚐試一下。結果其味與披薩滋味很接近,後來我才知道它就是披薩的元祖。話題回到印度Naan烤餅上,我一直在想,新疆維吾爾人吃的「囊餅」,因為地緣關係,不知是否來自印度?根據資料顯示:它是穆斯林食物之一,這類食品在阿拉伯諸國,中亞,西亞與土耳其等地非常流行。而「囊」這個字是來自波斯語,它就是「麵包」的意思。 【完】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