鮑魚-001.jpg

生鮮活鮑魚。

鮑魚-002.jpg

乾鮑魚。

鮑魚-003.jpg

清蒸鮑魚。

鮑魚-004.jpg

鮑魚薄片。

鮑魚-005.jpg

菇鮑燴炒。

鮑魚-006.jpg

雞湯鮑魚煲。

鮑魚-007.jpg

照片-鮑魚燒烤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 

『鮑魚的點點滴滴』

 

  中國人之吃匪夷所思,食材之來源更是廣袤無限。鮑蔘翅肚來者不拒,燕窩虎鞭百無禁忌,因此衍生出來之飲食文化,讓外國人看得霧煞煞一片渺茫。鮑魚是中國料理中珍貴食材之一,許多人將它視之也如天珍,可是對它的來源背景知之甚少。其實,在生物課程中,生物老師做過清楚說明。他說:「鮑魚不是魚,它是屬於介殼類之水族動物。」

 

老師引述中藥圖鑑解釋說:「鮑魚中藥上稱作石決明,它可以清肝明膽,富滋陰補陽之成效。因是之故,它被排名為食補之冠。」老師又說:「由於鮑魚依賴海藻維生,故其體肉富涵多種維他命與蛋白質。此外,礦物質中之鈣鋅碘含量亦不在少數。吃它可以降血壓固守根本,通常,神經衰弱發育不良之兒童,應該儘量不要吃它,以免妨礙到兒童之生長過程。」

 

我們的高中生物老師,早年畢業於湖南大學生物學系。隨著國軍撤退來台之後,他在中興大學修習動物生態學問。老師教書認真講究實證,因此在他的課程裏,實驗成績之要求永遠在考試成績之上。雖然他在吾校僅僅執教一年,班上學生個個受益匪淺。尤其在實驗室裡的實習課程,簡直就是同學們挖掘生態知識之寶庫。我之初遇鮑魚是在小基隆(三芝),斯時正值我個人落魄困厄期間。

 

某日,友人阿庚說要帶我去潮間帶捉鮑魚。聽了他的邀約我很興奮,一整夜轉轉覆側徹夜難眠。翌日,退潮時間我們在潮間帶活動。就在阿庚教導之下,我也抓到不少兩指寬的小鮑魚。之後阿庚才告訴我說它是「九孔」,它是鮑魚的親戚啦。三天後,巧合縣議員家裏大請客,我也是受邀座上客之一。在餐桌上我首次吃到真正的鮑魚片,它是來自墨西哥的鮑魚罐頭。

 

這種鮑魚罐頭外面貼一張產品標頭紙,紙上印有一個舵輪,因此它就被總舖師稱作「舵輪鮑」。當兵時期輪到監廚之日,老廣伙夫請我吃一顆四指寬的鮑魚,這是我首次接觸到真正的鮑魚。老廣告訴我說,它是利用老母雞熬煮之高湯,加以煨熟之鮑魚肉。我非饕客不會形容它的滋味,只覺得它的口感像似燉透之牛肚罷了。當我將吃後感覺告訴老廣之時,竟然被他罵說我烏龜吃大米哩。

 

退伍返鄉之後我立即投入社會,數年過後自立門戶。初期與日商多有來往,因此也機會吃到活鮑魚料理。一位住在清森縣商友荒川君,家住輕津海峽附近。他的父親從事漁業工作,所以,有機會吃到大顆鮑魚的沙西米與燒烤。他們將鮑魚生食之外,還有許多漁家將他做成「乾鮑」。由於乾鮑生意不錯,一季下來家家收入豐厚。地方政府為保護保於資源,對於鮑魚之捕捉限制非常嚴格。

 

據說活鮑體型未滿九公分者,一律不準捉回吃售,如有違者被捉嚴懲不貸。每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之間,就是當地製作乾鮑期間。漁家僱工將生鮑魚取肉去殼,浸泡鹽水兩天取出洗滌。反覆洗滌乾淨之後,再以鹽水滷煮五小時左右。取出以炭火烤至半乾,然後在陽光下曝曬一個月之後,這才能成為饕家喜愛的「乾鮑」。乾鮑可以儲藏很久不壞,因它乾製過程耗時費力,故爾它的成品彌足珍貴。

 

荒川君為人不錯,對待朋友也非常的盡心。不論我去日本或他來台灣,乾鮑魚就成為他家獨有之餽贈。友人之妻善烹煮乾鮑魚,下鍋前她會將乾鮑魚泡水發開。再以清水洗刷乾淨之後,放入雞肉排骨一起熬煮。細火慢燉讓鮑魚肉軟化,出鍋前稍微勾上小芡。端上桌來香味撲鼻,吃進嘴裏滋味糯潤可口。一吃再吃,百吃不厭。反觀歐美人士喜歡吃生鮮鮑魚,切片炒以奶油便稱美味。待至他有機會嚐試中國之鮑魚料理,可能把他的舌頭也一起吞下肚裏去咧。 【完】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