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魯閣-01.jpg

太魯閣-02.jpg

太魯閣-03.jpg

太魯閣-04.jpg

太魯閣-05.jpg

照片-太魯閣風情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『率性之旅筆記』

 

  榮譽假五天要去哪裡比較省錢?我正在思考之際,原民朋友阿吉拉走過來,見我沉思表情凝重,於是他開口問我,是不是有啥麼困擾之事?我據實以告,他說不如到我家去玩,我想去看看也不錯,因此,迅速打點行李與他一起搭車去宜蘭,然後再轉車至天祥。 阿吉拉是太魯閣人,當兵時我們同是顧問團裏的充員。雖說他是原住民,可是他那流利的英語加上魁武的身材,眞讓平地人看了既羨慕又忌妒。

 

他比我先到顧問團,當賀恩少校第一眼瞧見他,立即向司令部要求調此人過來。他擔任顧問團與部隊間之連絡員,我的人事調動就是他前來佈達的。兩人第一次見面,就因相互的欣賞慢慢成為摯友。阿吉拉的家住太魯閣公園區內的天祥,其本名叫塔比部落。當天我們從白洋古道切入,經過日本人遺留下來的神社,在古木參天的林場邊休憩十來分鐘,聽聽鳥鳴蟲叫俗慮儘消。

 

阿吉拉還帶來許多原民小吃,乾的濕的樣樣都不錯吃。午餐時間未到,我們已將肚皮填得飽飽的。離開神社沿途路面緩緩上升,路旁盡是古梅樹連綿不絕,樹態龍鍾蓊鬱蒼蒼,極目眺望別有風光。阿吉拉說:冬天梅葉落盡,春來枝椏競相綻花。然後新芽放葉形成一片嫩綠。待至夏來葉片茁壯黛綠,眼睛看了舒服至極。三天不見刮目相看,想不到在山下口舌笨拙的他,這會兒出口成句字字珠璣。

 

到底每人都有一片天,端看你如何去發揮罷了。我們一起走過天祥教會,巧遇牧師要外出。阿吉拉只將我做個簡單介紹,接著便與牧師分手各自趕路。不久眼前出現一條山徑,阿吉拉說它就是從前的古道起端。許多外來客不明理究,看見有路便闖。結果要不是遇到打獵歸來的山青指引,搞不好就找不到歸路了。在古道過去數歩地方,有一座天然的巨石瞭望台,站在上面視野遼闊,整個天祥盡收眼底。

 

兩人看完景色繼續前進,行行復行行,多轉山路與凹谷之後,走完谷道來至阿吉拉的部落。他家住後進,我因貪圖眼前景色,所以,請他暫緩腳步好讓我瞧個夠再走。太魯閣族(Truku)也有人稱作「德魯固」,他們在2004年才獲得承認的原民族群。這個種族驍勇善戰,與泰雅族許多相近之特長,故有許多民族學者把他們混在一起。

 

這個族群,在日據時代曾激烈的反抗日本人。日本人久攻不下惱羞成怒,於是下令「太魯閣大討伐」行動。總共動員兩萬多日本軍,兵分兩路從南投與花蓮兩面夾攻。兩千五百名太魯閣人,在寡不敵眾之下浴血奮戰,犧牲慘重幾至滅絕。其實,我與阿吉拉交往期間,這篇史詩引起我的好奇而詢問他,可是他總三緘其口,後來我在圖書館找到一些他們可歌可泣的記述,我才明白他爲甚麼不告訴我的理由。

 

正當我沉浸在回憶裏,阿吉拉的母親與姊妹前來迎接我們。見他家人好客,我很快便融入他們生活中。阿吉拉的母親國語不順,說話時日語國語和原民語言混淆一起,要不是阿吉拉兄妹即口翻譯,我真還聽不懂咧。她殷殷邀我共進午餐,恭敬不如從命,所以在桌旁照個位置坐下。

 

今天的午餐極為簡單,一大盆山豬肉和炒山蘇之外,就是一些原民自醃的鹹魚和田螺螃蟹。菜色雖然簡單,但其滋味不差,可是小米酒的濃烈讓我頂不住。只不過半杯罷了,就已讓我混身發熱臉耳通紅,整個頭暴漲欲裂,雙眼更是迷濛鉛重。眼前的任何物體,呈現多重影像。只覺得金條滿天飛竄,直至翌晨依舊頭重乏力,老是昏沉沉的非常難受。

 

五天四夜的山中之旅過得很快,這些天裏我盡情的放鬆,遊山玩水嚐遍原民料理。山景、夜景和雨景、讓我體會出許許多多不同的心境。多天的假期一晃眼就過完,但在逗留的期間裏,那種濃濃的山情友情,至今依然深記腦海永難忘懷。而在退伍之後,朋友星散各奔前程。彼此之間已經很久沒有聯繫,觸情生景,不知吾友現今闔家平安否? 【完】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隨筆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