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片-大茶壺-[網摘]。
『茶壺的故事』
老祖父常說:「人若吃飽就會捉狹,品行佳者沉緬於收藏,品性低劣者,則是飽暖思淫慾。」這句我曾向大堂哥請教過它的涵義,可是他端起大學究姿態,大聲的對我說:「等你長大之後,你自然就會明白啦!」聽完大堂哥莫名其妙的咆哮之後,我心裏覺得很嘔,所以,獨自一人跑進廚房去向老祖母哭訴。待至初中國文課程中,老師講了相同的那句話。
我之一聽欣喜欲狂,因為老師說了它的意義,故爾這下總算明白它的涵義了。而大堂哥那時候給我的嘔氣,至此已然煙消雲散。我家二堂哥是個讀書料子,早年他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。我知道他的功課名列前矛之外,他還有一個收集茶壺之癖好。他的收集對象並非著名的紫砂壺,或者名人作品,或是名家之手澤。他主要的收集對象,就是故鄉失傳已久的「大龍罐」或者附有圖案的「高筒瓷壺」。
這兩種茶壺,因為遭受到一般茶壺之推擠,因而逐漸的歩入歷史乃至消失。或許就是因為它的稀少,所以一壺難求而身價百倍。故鄉的大茶壺直徑約半尺多,它是上釉之彩陶作品。造型笨拙色彩單調,它的色不是褐黃就是暗棕。品級稍高之壺身上,大都會有一條金龍或青龍之裝飾,故爾它就被鄉下人稱之為「大龍罐」。那年的暑假,二堂哥專程返台省親並大肆的找尋大龍罐。
一星期後他返回日本,行李所裝的不是家鄉味食物,而是十多個笨拙的大龍罐茶壺。此外,他還帶走三個潔白附有國畫的高筒瓷壺。二堂哥一路小心翼翼的將它帶回日本,並還將它們投保了意外險呢。據他抵達日本之後,寫給家裏的報平安家信中敘述:「由於攜帶之量龐大,差點被海關扣以商品稅哩。」當時幸好一位熟識的藝術教授,在海關官員面前作證,說它是屬於個人的藝術收集品,因此才倖免於難安全帶出海關。
二堂哥帶去日本的大龍罐,因為二堂哥手頭擷據,所以,將它賣給一位收集茶壺的同好。後來這位同好轉手出去,結果海削一大票,並還詢問二堂哥還有存貨嗎?二堂哥獲知消息大為吃味,奈何自己時運不濟怪得誰來。其實二堂哥人本不貪,但因老天爺之作弄讓他哭笑不得。他在日本克勤克儉,最終只有他一人學成台。他在鄉下教書然後轉職縣政府,直到退休都在爲縣民服務。
喝茶製茶始自中國,茶壺當然也是中國出產的較好。自從讀書人推出「茶道」之後,中國人的飲茶文化成為時尚。一連串的茶具陸續推出,並還流行到世界各地。台灣茶壺製作技術源自中國,雖然台灣的陶土土質不錯,但都利用於碗盤花瓶上面。茶壺的製作只是客串性質,故爾作品始終達不上水準。台灣茶葉已經名揚四海,可是茶壺製作技術尚無上佳之表現。
根據資料顯示:台灣的經濟頭腦不錯,或許因為製作茶壺製作無利可圖,所以才會無人用心其上。至於台灣的茶壺製作文獻也十分稀少,以致許多有心投入者求之無門。不少有心人想要推廣,也會因為資料不足而裹足不前。專家認為這只是眼前現象,如果肯向彼岸求經,收集資料補足空白。相信台灣的茶壺製作,亦必能夠放出一頁光彩之歷史。 【完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