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診室2

急診室3

急診室4

急診室5  

照片-急診室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 

           『急診室風雲篇』

 

  「陳醫師,請速回急診八床!… …

 

  陳醫師拖著疲憊身子,走進餐廳點菜添飯剛坐下。端起飯碗扒不到兩口飯,廣播就如招魂似的,又在Call陳醫師迅速回防。今天已是第三次的急召,只見他搖搖頭、聳聳肩、做個無可奈何的姿勢,匆匆的趕回急診室去了。他的前腳甫剛踏入急診室,值班護士密斯王,迫不及待的向他報告:「我們已將他轉入加護病房,目前他的呼吸不順暢,觸摸他的手溫度稍低。皮膚的彈性尚可,但顏色有些灰暗像似很嚴重的感染?」

 

  接著陳醫師與密斯王,一起走出急診室轉往加護病房。在前往加護病房的路上,她邊走邊把觀察狀況,向陳醫師摘要報告一番。陳醫師當機立斷對密斯王說:「先給抗生素,觀察!」接著他向家屬解釋:「這可能是壞死性筋膜炎,或許要施以手術。」家屬聽完醫師報告,個個露出焦急的臉色,緊張得說不出話來。而病人進入加護病房之後,受傷的右掌持續腫脹,呼吸也逐漸急促,傷口的點狀淤青,迅速擴張散至全身。

 

  醫生見狀況已刻不容緩,立刻宣佈必須立刻開刀引流膿瘍。嚴密評估之後,狀況緊急,於是在手術房內對患者即刻進行麻醉,用利刀劃開瘍腫。這時發現敗血現象十分嚴重,全身皮膚皆已泛現紫斑。手術完畢送回加護病房,患者狀況並未獲得改善。主治醫師片刻不離病患身邊,雖然盡力維護到最後,病患終因敗血導致多種器官衰竭而回天乏術。之後,經由傷口檢體的培養,查出元兇就是「海洋弧菌」搞怪。

 

  海洋弧菌,大都寄生在介殼或貝類等水族身上。它沒鏈球菌那麼容易感染,但肝病帶原者,或是免疫力不佳者,那就另當別論。死者李大叔,他是七股一帶著名的水獵專家。由於家貧買不起舢舨,每天只能在退潮時間裡,涉水於七股潟湖附近討生活。李家人三代都靠潟地維生,老祖父是當地的捕蟳高手。李大叔自幼跟隨老祖父身邊,耳濡目染之下,後來他也成為一個捉蟳專家。

 

  小學畢業後不久,他向祖父要了一套捕蟳器具,即日起,他就和祖父一起到紅樹林區,捕捉紅蟳維持家計。或許是老天特意給他的補償吧?每次出門,他都比大人收獲還多。他每次出手必有收獲,家中生活也逐漸獲得改善。之後加工區成立,村子裡的年輕人都往工廠跑。他們都期望多賺點錢,好讓家庭生活得到紓困。唯有李大叔的看法與眾不同,他秉持著「人生海海,吃多少穿多少,乃老天註定的」的理念,天天依然與家人,到潟地紅樹林裏討生活。

 

  這陣子他常交貨的飲食店老闆問他,是否能夠維持天天長期供應?量多量少不管,價錢可以按情況而定。他仔細盤算一下覺得沒問題,因此,便與老闆定下合作計畫。回到漁村,他聯繫了夥伴阿丁與老兵范伯,研究如何應付眼前之供貨。二人合作意願極高,於是三人合成一股力量同甘共苦。這年老祖父鶴駕西歸,留下私房錢兩萬元,指明交由李大叔統籌運用。湊巧有人需錢要賣漁塭,李大叔便以賤價買下了它。

 

 

  這時他異想天開,竟然用那漁塭養殖紅蟳。歪打正著,在漁會專家的指導下,「李氏蟳園」終於誕生。暑假外孫及女兒回鄉下度假,李大叔興沖沖的下池撈蟳,想讓外孫們大快朵頤。他撈捕七、八隻大蟳,個體太大媳婦無法制服,因此請大叔幫忙敲斃再做處理。過程中,李大叔被蟳腳刺破皮膚。起初不以為意沒去管它,隔天紅腫刺痛才送醫院求救。在醫院短短三天,病情急轉直下,就連醫師在旁也束手無策,眼睜睜的看著他走入死關。

 

  「海洋弧菌」是種很普通且又普遍的病菌,漁人幾乎天天與它為伴。通常它附在魚蝦貝殼身上,經過高溫煮沸之後它便不會作怪。漁人被魚蝦螃蟹刺傷,它們都會用力傷口之血液擠出,然後清洗傷口抹上藥膏就沒事了。這回李大叔被蟳尖刺傷,短短數天就送命還真料想不到。李大叔之死,莫非這就是應驗了他常說的:「人生海海的,吃多少穿多少,乃老天註定」這句話之真義?     【完】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急診是風雲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