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錢筒

照片-鋸竹筒-[網摘]。

存錢筒2-竹筒

照片-竹筒-[網摘]。

存錢筒3-鋸錢口

照片-鋸錢筒口-[網摘]。

存錢筒4  

照片-竹製存錢筒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 

『往事與存錢筒』

 

  往事如雲煙,稍縱立即消失於眼前。因此回憶往事,也算是人生記憶之磨練。老祖父在世之時,看到我門在鋸竹製做存錢筒存錢,老人家笑呵呵的說道:「窮人想儲蓄,賭徒思小錢。」年紀小小的我們,對這句話的涵義不甚了了。直到高中時代,我將此話拿去向老師請教。老師說:「這就是人性的基本反應嘛,人一旦處於任何環境,它就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啊。」啊哈!經由老師這一解說,我對它的涵義更加覺得迷糊啦!

 

  記得這是一個寒冷冬天的早晨,我又偷懶窩在房裡摸魚,打算不去書房背誦論語。大概在九點鐘左右,二堂弟過來傳話,說老祖父要我去他書房一趟。此時我心驚肉跳,心想:「莫非昨日偷懶之事被發現了?」於是我懷著忐忑心情蹚過大廳,走入老祖父書房內應卯。趁著行禮機會,我偷瞄一下老人家臉色,然後,必恭必敬的問他老人家找我何事?

 

  老人家和顏悅色的對我說:「你二姑要去馬拉邦,你想不想跟她一起去啊?」開玩笑!有機會外出透透氣怎會推拒呢。當下我興奮的回答說:「我要去!」我們在馬拉邦有乾爺爺達佬伯,有阿弟和阿姐,一年見面一次都嫌太少,難得有此公差任務,當然義不容辭的應接下來啦。辭出老人家書房,立即飛快的趕到二姑家報到。此刻她們正在整理禮物,鹽巴米酒和和砂糖,另外還有多包洋貨煙絲。

 

這些伴手禮都是內山需要之物,每次去探望乾爺爺家,我們都會挑著它們去。換回來的是山豬肉、鹿肉、時果山薑與竹筍等等。有時候運氣好,還會帶回來數張獸皮咧。以物易物是當年的友誼基礎,有來有往友誼永續不斷。我們一行七人,二姑細姑大堂哥與堂嫂,各人肩挑一担禮物先行,我與兩個小堂弟,則快步在後頭跟著大人走。

 

這一趟路程須走兩個多小時,我與小堂弟亦步亦趨不敢落後。我們沿著往大湖之公路前進,穿過八個山洞,然後走過搖晃不定的吊橋,這才進入馬拉邦山界。每回通過那座吊橋,腳底總是癢癢害怕。二堂弟膽子大,經常用快速跑過吊橋,然後在另一頭搖晃讓我出糗。這回我想先走,他卻緊跟後頭,嘴裡哇啦哇啦的擾亂我的心情。專心不二用,我儘量壯膽不理他的搗亂,終於平安通過吊橋啦。

 

  一行人過完吊橋再轉幾個山凹,乾爺爺達佬伯、阿姐魯娜、與阿弟達坤、他們都在路頭迎接我們。大哥大嫂接過禮物,乾爺爺帶著我們去客廳吃點心。我心早已飛在外頭,恰見阿姐阿弟在門邊向我招手,於是我借個理由,迅速的放下碗筷,跟隨著他們身後跑向竹林裡去。竹林內的貓貍竹,經過一季之醞釀與生長,此刻支支竹筒粗大節目長高。

 

魯娜阿姐下令達坤,選擇一棵最粗大的竹子砍下它。竹倒過後,再依其節段落鋸成竹杯,裝入糯米蝦子和山豬肉,封口放在地爐畔烘烤。半小時左右,香噴噴的竹筒飯已經可以食用啦。另外,達坤阿弟捉來螃蟹和蝦子熬湯,放入鹽巴與九層塔,香鮮甜美好喝好吃。一人手拿著一筒飯,各自分得一杯螃蟹湯,我們的野外午餐,就在清涼的竹林內解決啦。

 

  達坤鋸下的竹筒還有好長一段,他用心的鋸做一個存錢筒給我。這是我第一個擁有的存錢筒,所以對它十分珍視。儘管堂弟搖晃吊橋威脅我,我也不肯將竹錢筒給他。回到家中,我拿它向老祖父獻寶。老祖父當場慷慨的給我兩個銅板,算是給我存錢筒做為開張賀禮。我非常珍惜這個竹錢筒,只要有銅板一定餵給它吃。一年下來,它的體重已有相當份量。除夕夜我想拿我的錢筒典寶時,發現它已芳蹤渺然。

 

我丟失竹錢筒之事引起騷動,可是沒人願意承認拿走或送還給我。十餘年後我已是個高中生,分家北遷定居於江子翠。就在我們整理傢俱之時,在閒屋偏僻角落上的儲穀艙內,發現了那支消失已久的竹錢筒。它的身體已被破成兩半,靜靜的被深藏在艙底。誰的傑作已不是重點,它的再現卻是令人難堪。斯時,魯娜阿姐已遠嫁異國,達坤阿弟游泳溺斃於水潭,睹物思人,不禁讓我放聲的痛哭起來了! 【完】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存錢筒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