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客家粢粑

照片-客家打粢粑-[網摘]。

客家麻糬2

照片-客家粢粑製作-[網摘]。

客家麻糬3

照片-客家粢粑-[網摘]。

客家麻糬4

照片-客家糖水粢粑(牛抆浴)-[網摘]。

客家麻糬5  

照片-日式湯粢粑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 

『打粢粑抆泥沙』

 

  客家人的麻糬稱作「粢粑」(音唸奇芭),它是昔時紅白筵席上不可或缺的餐前食物。通常開宴之前日,婦道人家洗糯米磨米漿準備打粢粑。磨米漿推石磨的粗活兒,多半是由男人來負責。磨成米漿之後的所有工作,除了槌搗重活之外,剩下的工作則由婦女一手包辦。客家糍粑是將粄糰蒸熟之後,放入木樁臼內捶打成嚼勁十足的客家粢粑。

 

捶打粢粑是從前鄉下人的生活盛事,男人舉起木槌用力槌打粄糰,婦人則在一旁幫助翻糰就打。男女通力合作,旁人呼喝加油,場面之熱鬧盛況非凡。通常婦人將蒸熟之粄糰快速放入木臼內,男人趁熱舉起木槌搗打。邊打邊翻面,眼明手快各逞其能。翻面之手必須沾水,如此方不致於黏手影響落槌速度。槌打成糊的粄糰Q彈嚼勁不錯,用力拉扯不易中斷,由此可見其粄筋之強紉度多高。

 

槌打工程完畢,婦人將舨糰取出放在木板上,用勁搓揉成條之後斷成小糰,再將小糰搓圓滾過黃豆粉或花生粉,它就變成一顆顆滋味香甜順嘴,口感紮實的粢粑啦。一般客家媳婦在打粢粑之時,會在大鍋裏煮一鍋黑糖薑汁。就在搓揉粄糰的當下,優先斷些小舨糰將它搓圓之後再壓扁,然後順手丟入黑糖薑汁內輕煮。這種粢粑被稱作「落湯粢」,滋味香甜順嘴非常好吃。

 

當那小粄糰泡在黑糖薑水內,活像一群水牛在泡水沐浴,所以,它就被稱作「牛抆浴」啦。客家人說話直爽無彎曲,觸景生情給予貼切之名詞。兩相對照之下發覺,「牛抆浴」之名詞確實十分貼切哩。槌打粢粑的場合裏,常可看見許多年輕人在拼力槌打。尤其週遭有年輕姑娘出現之時,他們的槌打更為賣力,而且他們嘴裡還會故意大聲吆喝,藉以引起旁人之注意呢。

 

上屋的黃家兄弟最愛現,看見女生在旁立刻變成一個人。吆喝之聲透亮之外,那雙狗眼還不時的滴溜輪轉四下飄視,看看旁邊之女性是否投眼在他們身上?這兩兄弟平日行為不乖,本是想要搏得女性之青睞,誰知反卻招來更多的白眼。打粢粑是農家盛事之一,由於客家人的群聚精神之影響,一家有事眾家出力合作幫忙。家家出動人力充沛,故爾做起事來迅速完成。而事情告一段落之後,大家都能分享到成果,無人會去計較誰家出力多少。

 

他們在分享之時,都由老輩出面化分,分多分少絕對無人會感到不滿。大家齊心共力合作無間,自然而然的形成一股牢不可破的團結力量。尤其那些年輕力壯的伙子,團聚起來之聲勢浩壯足以震撼天地咧。有時候在槌打粢粑之時,會有一兩個年輕人互相起鬨較勁。他們會用山歌來拼場,或以吆喝之聲音比誰響亮。方法種種各逞其能,誰也不願輸給誰人。

 

他們就在鼓譟加油聲中,將場面搞得熱鬧哄哄的。在那娛樂寥少的時代裏,槌打粢粑可是年輕人競藝的好處所。或許因為有這良好的發洩場所,山村年輕人為非作歹者極為少見。或許因為山村青年不惹事,許多企業時常來此招聘人才。客家人的粢粑吃法各有千秋,有人喜歡吃甜有人超愛吃鹹。有人喜歡沾花生粉,有人卻是鍾情於沾用黃豆粉。最妙的是么叔喜歡「白吃」,不沾粉或沾醬油,原汁原味他說最好吃。

 

我家大人的吃法,除么叔的原味吃法之外,家母喜歡沾花生粉吃,家父則喜歡沾蒜蓉醬油。各種吃法各取所好,絕對不會有人加以干涉。母親還有絕招,她將粢粑放在通風處讓它乾硬,然後油煎至雙面焦黃之後起鍋,沾以蒜蓉醬油滋味一級棒。每次家中油煎粢粑之時,弟妹們總喜歡圍在一旁七嘴八舌。只要母親說:「再吭聲就別想吃!」大夥立刻封口吞話,現場寂靜鴉雀無聲。

 

記得當時的五分埔鐵路宿舍,留有幾戶日本遣僑等候船班歸國。過年時節他們也打粢粑慶祝,但是他們的粢粑不同做法。他們喜歡加入紅豆拌合,要不就是在粢粑外表,糊上一層厚厚的紅豆泥或綠豆泥。這種豆泥加入很多糖粉,滋味甜甜滿嘴容易使人吃膩。童年時代老祖母教一首兒歌:「羊咩咩,十八歲,轉妹家,打粢粑。無糖好抆抆泥沙。」當時年紀小當作順口溜說說唱唱,如今回想起來還是覺得蠻溫馨的咧。 【完】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客家粢粑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