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布亞新幾內亞土著

巴布亞新幾內亞1

巴布亞新幾內亞2

巴布亞新幾內亞3

巴布亞新幾內亞4

巴布亞新幾內亞6  

照片-巴布亞新幾內亞土著與椰子蟹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 

『巴布亞新幾內亞之旅』

 

  巴布亞新幾內亞(Papua New Guinea),坐落南太平洋澳洲附近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許多台灣同胞被征用,送到這裡來當作軍伕,負責輜重補給之挑夫,以及武器彈藥之搬運工作。由於氣候炎熱,水土不服,很多英靈便長眠於此,永遠回不了故鄉。清晨太陽柔和的照射大地,我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一個離島上散步。導遊阿曼及他姊妹三人,邀我從布里斯班來此離島探望他們的外婆。

 

這家人是澳洲朋友介紹認識的土著朋友,一家六口全都受過高等教育。他們的熱情融化了隔閡,所以,這星期渡假過得相當輕鬆神怡。出發之時,我們搭坐一艘當地人稱做「道爾」(Dower)的獨木舟,乘風破浪,逍遙樂趣,半小時不道便已抵達小島。這座島嶼面積不大,環島繞航一周,費時頂多廿餘分鐘罷了。島上的居民沿水建屋,建構簡單能避風雨就已OK啦。

 

他們平日生活就地取材,有啥吃啥,日子倒也過得挺愜意的。翌日天氣晴朗,風和日麗,阿曼兄妹帶我做一次環島旅行,順帶還去這島的另端,探望他們的親戚。島上蔬菜缺乏,野生水芹,鵝兒草與空心菜頗受歡迎。據說,這裡的空心菜是台灣漁船,來島上躲避風災之時所留下的根苗。因此,當地人也將他稱做「台灣菜」(Taiwan vegetables)。這天蒙他親戚招待午餐,一大鍋的海鮮湯算是主菜。

 

有一種名叫「魔鬼魚」的珊瑚礁魚類,長相雖然其貌不揚,可是肉質細嫩,入口即化,非常好吃。如果滴幾滴新鮮檸檬汁,肉質之鮮美甘甜,絕不輸給雞肉的口感。阿曼的妹妹說,環島叢林域內,還有一種類似寄生蟹的蟹類。餐桌上有一大盤,嚐嚐味道像螃蟹。因其主人將它個體剁得細碎,一時之間,實在無法分辨出牠是何物?基於好奇加上小心,我不禁開口問他們:「What’s that?」

 

  他的親戚衝口回答:「Robber crabs!」然後他解釋說,這類螃蟹生長在陸地上,專以椰子肉為食。由於牠兇猛容易傷人,故而當地人都叫牠強盜蟹。聽他說明,我很懷疑牠就是椰子蟹。但我問說是不是「Coconut crabs」,他們的反應,反如丈二金剛模不著頭緒。我問說牠們數量多不多?阿曼的親戚說,島上隨處都可見到牠們的蹤影。

 

於是我纏著阿曼,希望大家能夠多留一晚,好讓我嚐嚐捕捉強盜蟹的滋味。他說行程已定無法更延,我就以下次再來,絕不請他當導遊要脅他。果然現實勝於一切,他立即用大哥大與布里斯班的辦公室聯繫。他為討好親戚,故意在我面前僱用他,安排當晚帶我去椰林內抓強盜蟹。當夜我們三人成一小組,我和阿曼的姊姊及其親戚一組,阿曼和他妹妹及嬸嬸另為一組。兩組人馬在椰林入口處分手,約定兩個小時之後在林子口會面。

 

  阿曼的親戚畢業於紐西蘭農校,原想在島上好好推廣農耕。可惜因該島的土壤貧瘠無法耕作,最後落得血本無歸而定居荒島。他很了解強盜蟹的生態,他說:島上初期此蟹甚多,一圈繞下來抓個十隻八隻毫無困難。但自人跡頻繁過後,過度的捕捉產量逐漸減少,甚而有斷層現象。

 

  他告訴我:強盜蟹是陸生型的寄居蟹家族,但牠沒有寄居的外殼,因為牠的帶殼期間只有在幼蟹時期。通常,牠的幼蟹時期約出生後一年至二年之間,超過此期就用角質殼替代外殼保護腹部。強盜蟹的成蟹,最重可達七公斤左右,身長最長可達半公尺,因此牠可說是陸上最大的節肢蟹群。牠在冬季脫殼,與動物蛻皮一樣在此期間身體最弱,一不小心碰上天敵就會喪命。

 

強盜蟹每蛻皮一次成長一些,四十年功夫才可長至四公斤。雖然牠的長相凶惡,其實容易捕捉,故爾其存量越來越少。阿曼的親戚這時將手燈亮度提高,眼前正好一隻斤把重的強盜蟹現身。牠在燈光下張爪舞螯,我看一眼啐他一口,自言自語說道:「明明牠就是一隻『椰子蟹』嘛,幹嘛故作神秘叫牠『強盜蟹』,害我多費一天在此打混!」。

 

  我一聲「splendid!」的歡呼聲完,伸手就想撲上前去抓牠。可是阿曼他親戚卻叫我手下留情,讓牠大些再來抓牠。我想想也對,念在牠的生長不易,這就放牠一馬吧!今晚雖然沒有很大的收穫,但因行善倒也心安理得,所以這一夜睡得安穩,一覺睡至天亮精神舒暢愉快! 【完】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巴布亞新幾內亞土著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