閹雞閹雞行業2閹雞行業3閹雞行業4閹雞行業5  

照片-閹雞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『太監雞的創造者』

 

  所謂的「太監雞」就是我們鄉下人說的「閹雞」啦。由於雄雞去勢之後好飼養,而且它的成長迅速個體碩大,所以,古早在鄉下閹雞十分流行。此外,收冬或神誕之祭典裏,經常會舉辦閹雞比賽。農家爲爭取好名次有面子,紛紛在自家雞群之中,篩選一些體型較佳的小公雞,進行其閹割變性之手術。因是之故,閹雞行業於是焉應運而生矣。

 

  早年在鄉下從事閹雞這個行業,它是個吃香喝辣的專業行檔。不過,想要成為這種專業人才並不容易。投入者必須膽大心細之外,技術之獲得信任也非常的重要。而學習者之興趣更是不可或缺,之所以在這方面人才缺乏,主因在於興趣之不永,半途而廢者比比皆是。村人錦喜哥出身於閹雞世家,他是獨子故爾從小便在呵護中成長。

 

或許父母之過度溺愛,長大後出外謀生眼高手低,更換多種行業一直無法適應。他父親松良伯對自家孩子十分瞭解,啥話不說任由孩子外出碰撞。人就是這般奇妙的動物,一旦在外頭吃癟之後,立刻便會有著落葉歸根之想法。錦喜哥在外混了三年多,一事無成,當然回老家就能成為他的依靠囉。然而在他回家之後,不知哪根筋不對勁?竟然向父親要求,希望他老爸將閹雞技術傳授給他。

 

松良伯眼見時機已熟,二話不說便將孩子帶在身畔。父子倆每天外出,翻山越嶺到各鄉村幫人家閹雞。工作雖然辛苦些,可是錦喜哥一點也無埋怨。他們雖然天天外出工作,松良伯僅叫孩子幫他抓雞拔毛而已。對於閹割技術無所傳述,但錦喜哥只默默的在一旁,盡力幫忙父親從未問起任何技術問題。儘管如此,錦喜哥仍有他的盤算。

 

他默默在旁眼瞧父親工作,眼利手巧,就在父親的潛移默化之下,他已漸漸的熟悉了雞隻牛豬之閹割手法。某日,他隨父親到鎮上最大的鴻運養雞場出張。父親突然接獲電話,需要到附近農家協助閹割牛隻。臨走之前他吩咐錦喜哥,先將閹雞必須之準備工作弄妥,等他回來之後再進行閹割手術。錦喜哥遵命行事,準備工作已完父親卻還未回來。年輕人不耐煩等待,遂自動操刀進行其閹割作業。

 

  首次操刀難免心慌,但經過幾隻雞隻的閹割之後。他的雙手逐漸靈活起來,對於雞隻之閹割工作,他已經能夠坦然面對啦。一回生二回熟,越做越順手。一大窩的小公雞,便在他手藝之下變成太監雞了。其實在錦喜哥用功當下,松良伯早已回來。他隱身在牛欄旁偷瞧兒子的手法,見他手腳利落動作中規中矩,遂不出面干涉,一直到兒子完工他才現身。

 

  錦喜哥有過這回掌刀經驗之後,閹雞工作越做越為深入。有時候父親忙碌無法出席,他會單身代父出征而且成績斐然。數年後他的手藝足以獨當一面,父親便將大部份工作交給他去應付。漸漸的錦喜哥闖出名堂,大家已不再叫他錦喜仔,「阿喜師傅」就成為他的代號啦。錦喜哥閹雞動作細膩,一舉一動如似藝術般。但見他輕鬆的將雞隻押於地面,迅速拔去下刀處之雞毛。

 

從後算起第二根肋骨,輕刀劃開小口並將它擴張。然後將清除雞睪丸之用具探入內部,一拉一拔便將雞睪丸摘下。因為手藝細緻,被閹之雞之不覺痛苦,放回地面依然動作自如。何種人吃何種飯,老天似乎早已註定。儘管錦喜哥到外頭繞一大圈,最後還是乖乖回家承接家業。自他接手過後,家中收入豐厚衣食無缺。不過,好花不長開,好景不常在。

 

隨著時代之變遷,許多傳統之行業走入夕陽,或者滅絕走入歷史。而這門早年人人稱羨的行業,它也不入後塵逐漸走入衰老。錦喜哥和他的徒弟們的工作,亦跟隨著潮流之變化越來越少,最後只能將它當作表演節目罷了。如今這門行業後繼無力,於是他常對人自嘲的說:我是從事「獨門行業」的老闆啦! 【完】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閹雞行業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