鱟魚鱟魚01鱟魚1鱟魚2鱟魚3  

照片-鱟魚真面目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 

『鱟魚有後隨筆』

 

地球上有許多存活億萬年之活化石,如蟑螂、鱷魚、娃娃魚、鱟魚或烏龜等等。牠們能夠存活至今,除了謎樣生態之外,似乎都有一種難以理解之永生秘密。因此常年下來,許多科學家生物學家與生態研究者,對於牠們的生態探索與研究,莫不投注以大量的金錢與心力,驥以求得永生之秘密。果有些許之心得,或許可以引用到人類生命之延長呢。

 

目前儘管對這方面之研究報告累牘盈案,但人類對牠們的生命內涵,依舊是人言人殊各說各話。其中有關鱟魚之謎,人們首先擔心他將瀕臨滅種,直至最近才有些,有關鱟魚復育之心得報告出現。相信投入者再加把勁,肯地對牠的生態,將會有更深入的探索成就。鱟魚有個學名稱做「馬蹄蟹」,因其外形酷似軍隊的鋼盔,所以牠又被稱為「鋼盔魚」。

 

不過,在金門的漁戶們都叫牠「鴛鴦魚」,因為牠們出現之時,總是雙雙對對悠游水中。通常,辨識牠的性別乃以個體肢體型為標準,體型大者為雌魚小者是公鱟。鱟魚的祖先大約出現於四億年前,約模在古生代泥盆紀就已存在。二億年前演化成為今日的形狀,一直沿傳至今外貌都吳些微之改變。因此,生物學界給了牠一個叫做「灘地活化石」的稱號。

 

當年服役之時,我的部隊輪調金馬前線。我的聯隊早先進入料羅營區,然後派駐於金門的水頭基地。因為基地靠近海邊,這才有機會於海水退潮時,在附近的岩灘間打水獵。抓些螃蜞花蟹打牙祭,或是敲些石蚵煮麵線,要不就撈些海菜挖些沙蟲,快炒打湯滋味都還不錯。雖然這些舉動有違禁之嫌不被允許,但只要不被上頭發現就沒啥問題了。

 

我們這些舉動已是公開的秘密,不過,還是多數人循規蹈矩遵守規定,不敢偷越雷池半步。人類的心態都一樣,一次的冒險成功,必定會有第二次的跟進。部隊上的弟兄上行下效,直到某日有人誤觸地雷喪生之後,這股歪風始獲得有效之遏止。當年政府在金門設有水產試驗所,所裏的專家們在古寧頭潮間帶,開闢出八百多公頃海域,當作為鱟魚的保護區。

 

當局還花費了大批的人力物力,將水頭與夏墅海灘的鱟魚,遷徙到古寧頭保護區內集中管理。這群生態學者專家們,在有限的人力與財力之下,克難的將其一身所學到的專業,在寒風烈日下默默的耕耘。最後這干人終於克服萬難,將這個保護區經營得有聲有色。其中一位性陳的技術佐,投入大量心力於鱟魚之復育與繁殖工作。

 

  每於工作之餘,陳技佐便用「水軍」的筆名,在正氣中華報上發表一些有關「鱟魚」的散文。我與行政官知道這是他的作品,可是打死他也不承認是他所寫。後來我在他的參考書內,看到這篇文章的剪報夾於其中。於是我略施小計將它偷走,回部隊後借給行政官閱讀,之後便下落不明。我曾數度向他索還但沒結果,直到他退伍也沒歸還原主。

 

  前些日子偶然看見各大報上,大力的在介紹金門鱟魚,將有一批空運台灣放流的消息。主持者是中研院的陳博士,我以為是那位陳姓技佐而多方打聽。結果得到的消息,證實此陳非彼陳。失望之餘,本想電話與當時人在美國的行政官探問。可惜時間正巧是美國的深夜,不好因為閒事打擾人家,所以,拿起話筒又放下而半途作罷矣。 【完】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鱟魚家族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