溝通狀況溝通順暢  

照片-溝通不良(上) & 溝通順暢(下)-[網摘]。

 

 

 

 

『鄉音何罪之有?』

 

  「少小離家老大囘,鄉音已改鬢毛催。孩童不識自家人,笑問客自何方來?」么叔當日本軍夫遠派海南島服役,僥倖活命返回家鄉。遇見我在五分埔宿舍之路邊玩耍,於是向我詢問我家的住處。我傻不愣登的帶他回家,這才知道他就是父母口中,時常念及的么叔。么叔離家才五年左右,他的客家話音調,已經參雜許多海南客家腔調。家人有時會誤聽或聽不懂,嗯啊的一再重複,所以,他才會仿照唐詩,寫下文首那段感慨之詩。

 

么叔返台甚久之後,才將已經變調的客家話恢復過來。服兵役期間,下了部隊後發現,許多老芋頭之語言十分難懂。南腔北調,鳩舌摻雜。我與同來的新兵睡上下舖,這位來自茄萣的少年郎,體格結實皮膚黝黑,可以算得上是一表人才。不過,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,說話之時「資與之」的發音,以及「絲失」音之讀法無法分辨。因此,在部隊裏引來很多笑話。這些笑話在連上流行很久,直到他快退伍了,還常被拿做取笑之梗子。

 

連上很多人同情他,有人故意笑他之時,立即會招來一頓海K。學他鄉音之始作俑者,就是睡他旁舖的葉拐子。此人家住台南,齡牙利齒惹人討厭。他在操練閒餘休息的時候,隨口編就一句調侃的成語來譏笑他。這傢伙,時常故意的在那位茄定新兵面前,或者大庭廣眾的場合裏朗誦不停。他說:「擔蔥(唸桑)擔菜(唸骰),毋嘎郎公家ㄤ骰。」義即丈夫是賣蔥或賣菜的,她也不與別人共有一夫的意思。

 

拐子這傢伙有點小聰明,甚麼地方土腔一學就會。尤其在部隊裏,成員來自中國大陸各省份,南腔北調一點也難不倒他。每回在部隊上,舉辦康樂活動之時,他都會應兄弟之要求,隨性的來上這麼一段。因為它學說的時候,擠眉弄眼怪招頻頻,因此,逗弄得連上的兄弟們莫不捧腹大笑。有次連上兩個兄弟吵架,場面十分的火爆。眼見戰火一爆即發的情勢,拐子躲在一旁,學起連長的山東腔斥責他們。這招還真管用,硬是把這場吵架給壓下去,您說這傢伙夠不夠厲害?

 

 

某日在我煩惱之際,住在貢寮的小張走過來。他拿著臉盆走向水池,我隨問他去哪裡?這老兄開口說:「哇杯去雖新蘇啦」。天啊!怎麼他說的話那麼怪。問清楚才知道,貢寮音「科」念成「私」,「雖身哭」(洗澡)就變成「雖新蘇」啦。之後,他的貢寮鄉音也就成為班上一絶啦。四川老芋頭,動不動就來個「格老子」,安徽排長總將飛機說成「飛枝」。

 

宜蘭來的兄弟「ㄥ」音念成「嗯」音,再加上客家人的九腔十八調。部隊裏的鄉音五花八門,反應快經歷多的人很快就能適應,可是大多數人都很難適應。若不是當時的「南兵北調,北兵南送」政策,根本就不知道在台灣一地之內,竟然有著那麼多不同的鄉音。其實,語言只是個溝通工具。本國人外國人,只要在語言可以溝通,那就萬事OK啦。

 

然而奇怪的是,許多母語老師在語言推廣課程上,一定嚴格的要求學生唸標準讀音。此舉所為何來?莫名其妙!這些母語老師更妙的是,如果聽到學生口出鄉音,不但不予包容反而會譏笑人家,順帶的還會教訓人家一頓呢。當您出國遇上老外之時,您會發覺各地英語日語或拉丁語,各有其腔調,因人而異因地不同,人家照樣還不是溝通流暢無阻礙。

 

台灣國語或四川英語雖然混有鄉音,但不致於讓人聽不懂吧?我看不起,那些嚴格要求標準唸音的語言老師。說不準他自己的語音不見得正確,還有可能他自己開不了口咧。諸位要知道:敢於開口說話的人,他的語言溝通能力,一定比那些斤斤計較於發音不純、不正、不合格的老師來得有用。切記!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,只要能順利溝通就可以了,出口含帶鄉音何罪之有呢? 【完】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鄉音何罪?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5) 人氣()